|
這是8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在美國總統拜登8月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之後,白宮網站消息聲稱,美國公司接連宣布增加在芯片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增加金額近500億美元。儘管芯片法案激發了美國企業的積極性,但長遠而言,這項法案的前景,其實很難樂觀。
長期以來,美國在經濟發展上主張自由主義,很少直接出台產業政策。此次出台的芯片法案醞釀三年之久,篇幅共有1054頁之多,涉及金額高達2800億美元,為企業研發及製造芯片提供巨額補貼,旨在推動美國芯片產業“再次回歸”、“再次強大”,被美國政治分析人士視為“數十年來政府對產業政策最重大的干預”、“美國贏得21世紀經濟競爭的利器”。通過這一法案,美國一方面不惜重金吸引國際芯片巨頭赴美投資設廠、生產芯片,一方面又以排他性“地緣政治條款”迫使這些公司選邊站隊,限制它們到其他國家生產芯片,針對中國之意,昭然若揭。
半導體產業誕生於美國,儘管美國仍然在半導體芯片設計和研發方面領先世界,但其綜合實力卻已漸趨衰落,尤其是在芯片製造領域,競爭力不復以往。數據顯示,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芯片製造占全球總量一度高達37%,但到2020年,這一比例已大幅降至12%。而在同一時期,中國所占份額從零起點升至15%。
這雖然是幾十年來芯片產業鏈全球化分工和市場機制共同作用的自然結果,但美國眼看芯片製造業外流超乎預期,加之中國等國家後來者居上,唯恐失去全球高科技競爭核心地位,對華戰略焦慮越發強烈。在此背景下,芯片法案凝結著美國朝野兩黨為數不多的共識,應運而生。
雖然芯片法案雄心勃勃,不過,市場卻並不買賬。華爾街並未視之為利好,就在法案簽署當天,美股三大指數收跌,芯片股更是普遍下跌。顯然,市場認為芯片法案難以實現所謂促使芯片產業“在美國投資,在美國研發,在美國製造”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