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選民不會再上當 台獨必然破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7 11:06:02  


  中評社香港8月1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6日發表社論說,民進黨中常會日前通過“十年政綱”“族群篇”初稿。通過發布新聞稿的方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調,台灣是個多族群的移民“國家”,“國家”一體,族群多元,共同促進“國家”認同,維護移民社會的開放性與各族群文化的多元性。 

  社論說,單就民進黨新推出的族群政策觀察,蔡英文坦言,少數人對民進黨始終存有“福佬沙文”的刻板印象,雖然一方面是國民黨刻意扭曲,但黨內也應思考過去的發言,是否容易造成社會誤會。 

  這是民進黨對族群議題首見反省,而且有意拉近不同族群之間的距離,以外部尊重的方式尋求共同的歷史記憶。例如宣稱沒有一個族群可以“獨尊”,所謂外省人也不再是外來者,鼓勵新移民的子女學習母語云云。相較過去民進黨的省籍情結以及歧視外來移民的心態,可謂大相逕庭,不能不說有了重大調整。 

  但細按民進黨族群政策的語意脈絡,此一反省其實並非出於思想上的認識,也非出於對人文精神的尊重,而是出於政治的考量,而且係要為“文化台獨”打下基礎,即在法理台獨之外另闢蹊徑。例如族群政策一再出現的“國家”居然沒有名稱,試問民進黨的族群政策連“中華民國”都吝於一提,其所謂“國家”自更非中國,那麼這個“國家”又是誰? 

  社論說,再看民進黨對國家歷史記述的主張。表面上民進黨承認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主人,也是歷史記憶的起點,但實質上這係為了圈定認同範圍,使之不得逾越台灣,從而主張所有外來移民,都應建立為台灣“國家記憶”的重要內涵。同理,在尊重外來移民使用母語的同時,並給予公民權的高度,但也框架了所謂的國家的認同就是台灣。非但沒有中國,連“中華民國”也免了。 

  若從反面觀察,不論尊重外來移民或尊重各族群母語,其實都反映了民進黨的意識形態瀕於崩潰和過去每逢選舉操弄民粹的破產。如果以高雄縣長楊秋興自行宣布參選後,民進黨方面加諸其身各種不愛台的批判為例,逼得楊秋興不得不承認過去跟著民進黨亂扣帽子的不當,並為此公開道歉。這是因政治鬥爭而逼出的良知,但為什麼楊秋興非脫黨參選才講真心話?應該說:這既是現實使然,但也可看到民進黨的意識形態究意是怎麼一回事。 

  再者,民進黨發出的新聞稿指出,民進黨的族群政策,就是要讓台灣成為“彩虹國家”。所謂“彩虹國家”,原指南非結束白人統治後,首任“總統”曼德拉勇於團結各方,非僅打破了黑白對立,而且還為未來帶來美麗的希望。在道德層次上那是人性最高貴的一面,既有寬恕更有和解。但台灣是南非嗎?台灣何曾出現過類似南非的種族隔離?所謂族群歧視又來自何方?民進黨人中又有誰夠得上曼德拉? 

  據了解,民進黨的“十年政綱”共有12篇,分別是:族群、經濟、農業、民主、對外關係、性別、環保、社福、教育篇等。民進黨中央將陸續安排在中常會進行專案報告,但為了規避敏感議題,五都選舉前,只會公布部分爭議性較小、共識度較高、只涉及民生議題的篇章。 

  問題出在何謂相關敏感議題,為什麼要在選前規避?對外關係涉及兩岸戰略和定位,經濟篇涉及兩岸經貿,這些議題全都涉及所謂台灣前途,五都選舉前難道不該有一個交代?但就經濟政策論,民進黨根本無法解釋過去何以反對兩岸簽署ECFA,何以非要為ECFA舉辦公投,何以又改口說選前不再狗吠火車,還要重回“立法院”審議。 

  社論說,至論對外關係,民進黨過去非但有政策而且在選舉時有各式各樣的把戲,且生怕不夠激進。如何為兩岸關係定位,如何為民進黨所謂的國家給出一個名稱,不也都是民進黨每逢選舉必然見諸炒作的議題?何以此次卻在五都選舉前先打了退堂鼓?答案很簡單,選民不會再上當了,也不在意了。這也旁證了台獨的必然破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