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科技守護“大國糧倉”
http://www.CRNTT.com   2021-06-11 10:59:55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記者走進四川成都龍泉驛省糧食儲備庫5號倉,一股涼意撲面而來。稻穀被一層薄膜覆蓋,仍散發出濃鬱的稻香。保管員黃家義說,這裡儲藏的是2019年產水稻,品質與新稻相差無幾,倉內採用低溫儲藏技術、靠墻糧層補冷負壓通風散熱技術、倉心糧覆膜保冷技術,確保倉內溫度常年保持14℃左右的低溫狀態,抑制害蟲發育;同時使用物理無害化殺滅技術,沒有使用任何化學藥劑熏蒸。通過這一整套低溫綠色儲糧技術,提高了儲糧品質,降低了糧食損耗。

  四川省是我國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也是全國糧食消費、轉化第一大省和調入第二大省,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該省把綠色低溫糧庫建設作為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的突破口,在全國率先大規模應用綠色低溫儲糧技術,著力提高糧食供給質量。省級財政投入專項補助資金15億元,在全省21個市州、170個縣建設綠色低溫糧庫265個、倉容641萬噸,實現政策性糧庫低溫儲糧全覆蓋,每噸糧食增加綜合收益100元以上,達到了高質量、高營養、高效益和低損耗、低污染、低成本的效果。

  作為糧食儲備大國,我國有著充裕的糧食庫存,政策性糧庫遍布全國各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保供穩價的“定海神針”。“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糧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糧食供需長期緊平衡的態勢下,我國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增產與減損並行,多措並舉保障糧食安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

  守住管好“天下糧倉”,減少儲存環節損失損耗,是實現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關鍵環節。確保儲糧安全,根本途徑在科技創新。近年來全國糧食倉儲行業廣泛應用機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熏蒸、糧情測控“四合一”儲糧新技術,加強智能化糧庫建設,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氣調儲糧、低溫和准低溫儲糧等技術,在糧食安全倉儲、“不落地”儲糧、質量安全等領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為保障糧食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和各地糧食龍頭企業,圍繞國家戰略需要,牽頭開展研發,取得了“現代糧倉綠色儲糧科技示範工程”成果,建設了30個直屬庫科技示範基地和示範庫。但是,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糧食綠色倉儲、產後減損能力尚需提升。要扎實推進糧食儲藏基礎性研究,大力開展現代糧食倉儲技術研究,實現倉儲技術的迭代升級,提高優質糧油供給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