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軟實力”是台灣真正最大的進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3 09:41:53  


  中評社台北1月13日電/十多年前,龍應台剛接任台北市文化局長不久,在台北市議會被問到:“文化是甚麼?”她給了一個簡單明瞭,卻又令人驚訝的答案:“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不管對於龍應台其人其文其行事風格有甚麼樣的意見、評價,都應該承認:這是個有遠見、有感染力的答案。當龍應台說:“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時,絕大部分人聽到“文化”、想到“文化”,腦中會有的印象都還是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這些菁英的創造活動。 

  到今天我們知道了,文化的確應該從生活中來,而且反過來看,即使是菁英的文化創造,也需要有品味的日常生活做為其基礎源頭,才能夠有令人驚豔的表現。 

  十多年來,台灣最大的進步,卻也是最常被忽略、誤解的,正就在生活上,反而是透過對岸大陸的眼光,我們才被提醒了這件如此重要的事,去年,大陸的頂尖雜誌《新周刊》派了一個空前的七十人採訪團來到台灣,製作了一本專號,封面標題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人沒有長得比別國人漂亮,我們的整型美容業也遠遠沒有韓國發達,不,真正美的不是人的外貌,而是這群人所過的生活,生活中顯現出的自在,自在中自主協調出的秩序,秩序中開放出來的創意空間,創意空間中必然產生的多元成就。 

  這是台灣和大陸最大的差異所在,這是台灣面對大陸最關鍵的實力,在其他方面,從土地、人口、產業到經濟,台灣是小,大陸是大,唯獨在生活與文化的肌理厚度上,相對於大陸,台灣是大。 

  我們自己生活在其中,習慣於這樣的狀況,反而不見其大。這幾年,兩岸關係解凍,民間互動頻密,由許多大陸朋友的眼中、口中,才提醒了我們這項難得的優勢.看到台灣的優勢,給了大陸社會一股仿效的衝動,成了他們向前進步的動力;換個方向看,大陸人看到台灣的優勢,將台灣生活文化之美明白說出來,同時也給台灣社會強大的壓力與督促,讓我們不能不努力做到人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盡力維持在這方面領先大陸的距離。 

  這是兩岸密切交流帶來的雙贏局面,創造了彼此雙方都朝向自在、開放、品味社會進步的動力。這也就是長期以來大家所說的“軟實力”,“硬實力”上,大陸遠遠領先台灣,然而台灣卻能夠運用“軟實力”,潛移默化地逐漸改造大陸社會,從改造他們社會菁英的生活、文化想像開始。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當然就明瞭:維持台灣“軟實力”,尤其維持台灣豐厚“軟實力”對大陸的領先局面,產生的影響,是“中華民國”當前最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在“軟實力”的領域,台灣不應該,也不會反過來被大陸同化,即使台灣社會對於我們自己的媒體環境有著諸多不滿,然而和大陸比較,我們媒體的自由、開放、多元,仍然是他們羨慕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需要擔心台灣媒體會被大陸影響改變呢?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第一是,台灣這種“軟實力”優勢,並非全面現象,其中有因城鄉、南北、貧富的差距而出現的落差。換句話說,台灣生活並不是一種統一的生活,台灣的文化品味也沒有真正深化、普遍化到每個角落.我們必須更積極地讓全台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參與、享受這種生活文化的提升。 

  我們還應該擔心的第二點是:政府在基本心態上,遲遲無法從“重硬輕軟”的舊價值中調整過來。政府高層決策者,加上負有立法責任的“國會”議員,在生活文化眼光上,往往落後於社會民間,以至於公部門的資源分配,無法精確有效投放在有助於厚植、提升“軟實力”的面向上。 

  正視“軟實力”,保衛難得的“軟實力”基礎,是台灣當前不容忽視的大課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