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學者:港生不了解辛亥 教育漏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3 00:43:18  


“辛亥革命文物圖片香港特展”中展出的陸軍用旗。(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記者 黃蔚)今年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香港社會已經舉辦多項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例如“港生百年辛亥大陸行”、“辛亥革命郵品展”、“辛亥革命文物圖片香港特展”等。一項項活動既豐富了香港市民的生活,也把辛亥革命的各方面細節重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還提供了絕佳的教育機會、並折射出香港教育的漏洞。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卜永堅博士在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香港對於孫中山而言是其革命思想的孕育之地,在其革命之路上起了重要作用;孫中山“三民主義”雖提出多年,但仍然有現實意義,其民權和民生思想與當前的和諧社會理念共通;最後,港生對辛亥相關的歷史認知較差,反映出社會的功利氣氛對教育的影響。卜永堅博士還建議,歷史科取代通識科成為新高中課程第四門必修課。

  一,“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的孫中山,12歲受長兄接濟赴夏威夷讀書,方“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1883年,17歲的孫先生從檀香山返國時首次途經香港,短時閒在香港的停留也讓孫中山深深佩服香港的市容、城市建設及衛生管理,並為他日後赴港求學奠下了契機。

  在被問及“香港之於孫中山是怎樣的一個地方時”,卜永堅博士稱,“孫中山少年在香港讀書,日後也利用香港作為其革命活動的基地,這是眾所周知的,不勞贅述。”

  另外,孫中山先生1923年訪問香港大學時曾用英語發表的一段有關香港的評價稱:“……香港整齊而安穩,香山反是,我在里中時竟須自作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器完好否。我恒默念:香山、香港相距僅五十英里,何以如此不同?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一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

  ……香港政府官員皆潔己奉公。貪贓納賄之事絕無僅有,此與中國情形正相反。蓋中國官員以貪贓納賄為常事,而潔己奉公為變例也。……中國對於世界他處之良好事物皆可模仿,而最要之先著,厥為改良政府。……我因此於大學畢業之後,即決計拋棄其醫人生涯,而從事於醫國事業。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學友諸君乎!諸君與餘同受教育於此英國屬地,並在同一之學校,吾人必須以英國為模範,以英國式之良政治傳播於中國全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