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擺出一副中道、理性立場的蔡英文,卻又在第一支廣告裡,就擺出民進黨的老陣仗,仍在劃定誰愛台灣、誰不愛台灣的戰略。 |
中評社台北7月8日電/資深媒體人蔡詩萍在聯合報撰文說,有天下午,在一家咖啡店看書,突然聽到滿熟悉的聲音,一抬頭,剛好看見蔡英文主席的廣告。畫面裡,她穿梭倫敦政經學院與倫敦街頭,娓娓道來她在上世紀八零年代於英國的求學經驗,然後說出“我是台灣人,我是蔡英文”。
文章說,的確,廣告做得不錯,凸顯了她個人相當理性、溫和的形象,並巧妙把她關愛台灣的心,推前到八零年代。不過,若仔細推敲,不難察覺,這絕對是一支精心設計過的政治廣告。它想延伸“強化”蔡英文對中間選民的訴求,更想“補強”蔡英文在台灣反對運動裡欠缺的歷史位置。當然,最清楚的司馬昭之心,仍是民進黨一貫的選舉語言,要把對手打成“非台灣人”,所以“不愛台灣”!
若就這些指涉面而言,何來新意呢?
蔡英文比起目前檯面上民進黨要角,當然顯得“具有中間形象”,可是,這正是她欠缺投入台灣民主、反對運動的直接結果。其實,不論藍綠,只要涉入政治,要想維持所謂中間形象,都不是容易的工程。畢竟,政治涉及權力,權力又豈是請客、吃飯那般簡單。
以蔡英文主導不分區提名的結果來看,她想維持超然角色,已無可能,所以才會遭到黨內強烈反彈,遭到外界批評。換言之,就跟蔡英文主席的中國政策一樣,她也僅能以消極姿態,不破壞馬政府之規(馬規),來爭取經濟選民、中間選民的認同(蔡隨),但一涉及黨內權力分配、一涉及政策的清楚界定,蔡英文主席的中間、理性形象,就很難不接受檢驗了!
想擺出一副中道、理性立場的蔡英文,卻又在第一支廣告裡,就擺出民進黨的老陣仗,仍在劃定誰愛台灣、誰不愛台灣的戰略。這就不免又令人質疑,這會是新世代領袖,該有的格局嗎?
文章指出,台灣已經有過四次“總統”大選,出過國民黨的“總統”,民進黨的“總統”;有過第一次政黨輪替,更有第二次政黨輪替,每位當選的“總統”,少則五六百萬、多則七百多萬的選票,贏家都獲得過半數的支持。
請問:哪個當選的“總統”,不是台灣人?不是這塊土地上,實踐政府權力,代表最高主權的象徵?蔡英文與民進黨,又何能獨攬台灣人的招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