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6日電/蔡英文昨天公布首波電視競選廣告,開宗明義強調“我是台灣人”。在國際間競賽,台灣選手常大聲說出自己是台灣人,以示為家鄉爭光。但現在島內選舉,喊出“我是台灣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蔡英文不僅說“我是台灣人”,日前她在屏東展開問政說明會時也批評,國民黨執政三年來,“我們是台灣人”都說不出口。她還說馬英九說台灣人時,“聲音都很小聲,有時還偷偷地講”。
從造勢場子到競選廣告,蔡英文一再強調“我是台灣人”,用意不言可喻。就算不明講,但用“我是…”為焦點,難道沒有暗指競選對手“不是…”的企圖嗎?藍綠的兩岸政策固然不同,但有必要在“台灣人”的主題上大作誰“是”、誰“不是”的文章嗎?
這種從“國籍、國家認同”、甚至族群區別的角度,對“總統”參選人的全面抹殺,民眾並不陌生。四年前的馬蕭配對謝蘇配,綠營從“台生條款”到“綠卡”議題,以此徹底批鬥過馬英九了,結果馬英九仍大贏兩百多萬票,顯示選民成熟到對這種手法不為所動。如今民進黨還要重蹈2008“愛台灣”論戰嗎?
國民黨的施政當然可以批評,即使是馬英九最引以為傲的兩岸政策,也仍有值得檢討之處。但民進黨想要尋求再次政黨輪替,應提出更好的政見,而不是藉題發揮,對對手人格毀滅。想像一下美國總統選舉中,有人會以“我是白種人”、“我是美國人”為宣傳口號去挑戰奧巴馬嗎?
“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對兩黨惡鬥感到憂心,日前特別撰文“為2012進言”,認為兩黨必須要有一個協議的機制,能夠同心合力共同為台灣的前途,尋找兩岸關係的最佳選擇。“兩黨之間的差異可以在協調機制中激烈辯論,但是和對岸交涉時只能有一個立場”。這一番話,非常值得兩黨省思。
蔡英文要呈現理性的一面,不如多花時間把自己的兩岸政策說清楚,如果要傳達“台灣走向世界”的信念,也應該再大器一點。如此費心強調“我是台灣人”,到底誰不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