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摒棄糧食貿易保護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22-09-17 08:32:52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今年全球糧食市場的突發事件一個接著一個。印度繼5月份禁止小麥出口之後,近日又宣布禁止碎米出口,並對未碾米、去殼糙米、半精米和全精米等部分大米出口徵收20%關稅,9月9日起生效。在黑海“糧食走廊”重啟、全球糧食危機稍有緩和之際,印度此舉再次攪動全球糧市,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糧價上漲,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
  
  印度大米出口在全球大米市場供應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水稻生產國、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為全球150多個國家供應大米,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貿易量的40%,超過了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等4個國家大米出口總和,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150萬噸。今年受極端乾旱天氣影響,印度水稻播種面積大幅下降,水稻減產預期強烈,國內大米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加劇。印度限制大米出口,有利於確保國內供應、平抑大米價格,但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供需失衡,助推大米價格上漲,增加大米進口國的進口成本,使得一些嚴重依賴印度大米進口的國家可能面臨額外通脹壓力。
  
  從供需看,近年來全球大米供需延續寬鬆格局。今年受極端高溫乾旱和洪澇災害影響,水稻生產面臨嚴峻挑戰。除印度外,我國南方水稻主產區受到持續高溫乾旱影響,雖然早稻實現小幅增產,但中晚稻面臨減產風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水稻因極端乾旱天氣播種面積大幅下降,收成預計減半,大米出口量下降。巴基斯坦受極端洪澇災害影響,水稻生產遭受重挫。有機構預計,今年全球水稻生產會小幅減產。印度限制大米出口,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糧食供需寬鬆格局,但在全球供需錯配、生產成本暴漲、通貨膨脹加劇等各種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會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供需失衡。
  
  我國是印度碎米最大買家,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對我國大米市場影響可控。我國水稻連續多年產大於需,庫存充足,自給率超過100%,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要,進口大米主要用於調劑需求。2021年,我國大米進口量達496萬噸,僅占當年產量的3%左右。而且,我國大米進口主要來自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緬甸、泰國等國,進口來源地分散,抗風險能力強。今年,受俄烏衝突以及全球小麥、玉米價格高位波動影響,我國玉米、小麥進口下降,大米價格低,進口替代需求增加,其中碎米進口增加較多,主要用於製作飼料和酒精。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對我國一些飼料企業和工業企業有一定影響,但對口糧影響極其有限。
  
  與全球玉米、小麥價格持續高位劇烈波動相比,近兩年全球大米價格波動幅度小,成為穩定糧食市場的最後稻草。目前,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在水稻減產預期增強的情況下,全球大米價格近幾個月持續上漲。泰國和越南8月底就提高全球大米價格達成了共識,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助推全球大米價格上漲。有人認為,今年上半年,受俄烏衝突影響,小麥和玉米價格成為全球糧價上漲的風暴中心,大米價格保持平穩態勢。下半年,大米價格上漲有可能成為焦點。
  
  面對大米價格上漲的挑戰,世界各國應通力合作,糧食出口國應該摒棄糧食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應該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自我保障能力,共同努力構建高效、開放、公平的全球糧食供應體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