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遏制網絡侵權避免人們遭遇“社死”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8:45:31


  2月21日,最高檢以“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為主題發布了第三十四批共五件指導性案例,本批指導性案例主要側重精神性人格權的刑事保護,其中包括轟動一時的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為“富婆出軌快遞小哥”案。

  當初,這一事件通過網絡曝光之後即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轉發和評論,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煩擾和壓力,也讓衆多“吃瓜”網友感到吃驚。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一完美的“出軌劇情”卻是行為人一手炮制的謊言,且給網絡空間秩序和被害人帶來了巨大傷害。檢察機關將此事作為典型案例予以發布,折射出司法機關重視小案,注重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貫原則。

  在移動互聯時代,很多人須臾離不開手機和網絡,對網絡上流傳的各種信息,尤其是“花邊新聞”樂此不疲。同時,一些人則閑極無聊,編造或者自導自演一些視頻或聊天記錄以吸引眼球,博取關注。當然,部分人自導自演的小視頻可能只是為了搞笑,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權益,無傷大雅。但有些人自導自演的劇情卻以侵犯他人權益為代價,其無中生有編造的劇情和臆測對無辜者的名譽帶來了嚴重傷害,讓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受到重大影響,甚至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就以杭州這起事件為例,行為人編造一則謠言,經過互聯網不斷傳播、放大之後,讓被害人的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遭遇“社會性死亡”。

  縱觀這些案例,由於互聯網的特殊性,謠言的傳播速度之快、瀏覽量之大,遠遠超出了作惡者的控制範疇,如“杭州女子取快遞被誹謗案”中,僅一個微博話題的閱讀量就達4.7億次,足見其危害之大。加之互聯網具有記憶功能,即便經過辟謠和打擊,這些謠言也很難消失殆盡,被害人的傷痛難以徹底平複。特別是,這些網絡謠言不僅侵害特定個體,還足以擾亂網絡空間秩序,破壞公序良俗。

  無論從那種角度出發,司法機關都不應放縱這種通過網絡造謠、傳謠,侮辱、誹謗他人的惡行。只有擁有強大執法辦案力量的司法機關重視這些“小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格權司法保護,加大查處打擊力度,方可讓網絡空間更清朗,保護互聯網社會中的每個人免遭“社會性死亡”的飛來橫禍。(來源:新安晚報 作者:史洪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