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深度:方舟談香港融入大灣區
http://www.CRNTT.com   2021-08-31 00:13:26


 

  河套地區的建設同理。首先在工程時間上港方的進度肯定是不理想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占地0.87平方公里,相當於科學園的四倍,是香港目前最大的科技方面的基建工程。香港在這裡規劃了67棟樓,分兩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又分三期,到2024年才能給建成三棟樓,三年後再建成五棟樓,也就是說到2027年才能夠完成八棟樓,不到整體的八分之一。科技的發展是很快的,按照這個工程速度,不僅遠遠跟不上科技的發展,也會錯失與深圳合作的窗口期。

  但是對河套地區來講,最大的問題不是建設工期的問題,而是發展模式不理想。現在的方式基本上是複製了科學園“先建樓、再招租”的模式,符合港府擬定的六大產業或是科技公司就能入駐。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房地產模式”,而不是一個以項目或者產業為導向的模式。

  如果沿用科學園的模式,實際上是浪費了河套與深圳緊鄰這樣一個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深港邊境設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其實是利用深圳,甚至是整個內地科技產業的優勢來反哺香港,如果能夠吸引龍頭科技企業進駐,對香港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和整個產業生態都能夠產生帶動作用。

  同時,香港也有獨特的吸引力,例如低稅率等,進駐河套的內地科技企業可以享受這些優勢,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在整體上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尤其在目前與西方科技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中資企業併購海外科技企業,或是購買技術專利都有極大的挑戰,如果香港能夠以河套地區為基地來吸引人才,對香港和國家都有積極意義。我認為能做到這一點,河套才是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中評社:近期特區政府啟動了對新界北“邊境衛星城市”的規劃研究,被外界視為“灣區融合風向標”,您認為新界北是否有可能被打造為深港兩地融合的中心區?應如何結合“十四五”規劃,加快對該地區的規劃和建設?

  方舟:我曾經寫過幾篇文章,談新界北的交通問題和發展問題,也提出了“南金融、北創科”的想法。過去北區是香港的邊陲地帶,但因靠近深圳羅湖、福田核心商業區,是最能夠吸引深圳和大灣區城市人才、技術、資源來港的地區。香港要成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一部分,就必須挖掘出新界北的“含金量”,不能再在該地規劃和建造任何厭惡性設施,也不能再按照傳統的新市鎮模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