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涵認為,政治社會化所依賴的幾個主要媒介並非是孤立的,而應當被視為有機的整體,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聯動發揮作用。因此,香港未來在文化教育領域的進一步撥亂反正,在具體手段方面應當遵循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原則,全盤布局、軟硬兼施,聯動家庭、學校、朋輩群體、大眾媒介、社會政治組織等各方力量,相互配合,以達成目標。
她表示,在內容方面,未來香港文化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應聚焦以下幾點:其一,重視歷史教育的根基作用。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過:“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的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其二,要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思考文化教育改革的方向。香港的未來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時空格局的演變讓香港青年一代必須要承擔起“維護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促進兩地協同發展”的時代重任。其三,文化教育領域的改革要立足香港實際。香港處於中西之間,國際化程度相當高,這是香港的特色也是優勢,教育文化領域的改革也必須建立在這一底色之上。
海涵指出,對文化教育進行撥亂反正於香港而言意義重大,其一,有助於從根本上塑造香港民眾的國家認同,促進“人心回歸”的實現;其二,有助於培養愛國愛港人才,壯大愛國者治港力量;其三,有助於使近兩年來中央健全“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系列治理改革入腦入心,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其四,有助於填充與彌合香港內部的分歧鴻溝,促進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其五,有助於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因此,對於香港文化教育的撥亂反正應該走深、走實,為香港的美好未來塑造天清氣朗的政治文化氛圍。
參加此次論壇的中評青年還有: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員、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員、中評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評智庫基金會高級分析師、中評社工程技術部主任曹潤來,中評智庫基金會副研究員陳倩羚,中評社主任記者、採訪部副主任張爽、中評社主任記者、港澳部副主任盧哲。此次論壇由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助理、研究員林艷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