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評論》第288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1-12-01 00:16:28


《中國評論》第288期目錄(中評社圖片)
 
  本期“智庫報告”欄目刊發了黃宗昊(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台籍講師、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的《中美角力與台海戰略情勢評析》一文。該文指出,要判斷美國的戰略意圖是否轉變,“聽其言、觀其行”仍是有效的不二法門。但是在美國自說自話的前提下,要能成為“聽其言”的依據,需要的是清楚、精確的話語。在此標準下,拜登、沙利文頻頻出口的“保衛台灣”仍是一個龐大且含糊不清的用語,關鍵是並沒有真正給出“美國出兵”或“美軍協防台灣”這樣的具體承諾。雖然在當前和可以預見的未來,美方在台海主要採取的是政治攻勢,相比直接的軍事對抗是較為緩和的,但畢竟是在不斷挑戰中方的紅線與底線;中方的政治牌較少,往往以增強軍事壓力的方式來回應。隨著彼此間緊張關係的不斷積纍,是否有朝一日會從“量變”走向“質變”,讓中美關係滑落至不可測的深淵,也仍然存在可能性。

  本期“智庫論衡”欄目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的《兩岸新聞雙向交流三十年:汪道涵與中評》一文。文章表示,汪道涵會長是要求我們把《中國評論》月刊辦成一個思想交匯的平台,要讓不同的意見在這裡交集,最後形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識,是討論問題,是凝聚共識,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所謂的輿論鬥爭框架中。所以,月刊不能辦成純學術雜誌或者一般的新聞時評雜誌,更不能辦成通俗雜誌,不能變成一個祇會喊口號的宣傳機器。

  本期“智庫聚焦”欄目刊發了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圓山學院暨兩岸一家親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教授)的《台灣青年政治態度與趨向引導》一文。該文表示,政治態度是政治行為的準備階段,政治態度的傾向性決定了政治行為的選擇傾向。在中美戰略競爭持續升級、兩岸關係緊張加劇及“台獨”分裂勢力主控台灣政局的複雜態勢下,台灣青年群體政治態度在政治參與意識、兩岸關係定位、文化認同、自我身份認定、統“獨”立場、兩岸交流合作以及政治互信的態度等方面處於認同與撕裂的游離狀態,其投機性、矛盾性、反抗性和叛逆性等政治心理因素出現不同程度的的變化與掙扎。同時應該看到,台灣青年普遍認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相關政策措施,赴大陸發展意願呈上升趨勢,支持兩岸互動仍凝聚共識,對民進黨的支持率已經從高峰墜落。大陸對台促融、促統政策及其效應評估,應對此有深度瞭解和把握,重視趨向分析、正向引導,不斷提升其政治覺悟和明辨是非的政治能力,實現政治覺醒。推動兩岸青年互幫互學,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共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本期“智庫分析”欄目刊發了《現階段民進黨分離主義的表現及特徵》一文。該文作者沈惠平(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李偉傑(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表示,自蔡英文上台以來,民進黨分離主義表現為實施“事實台獨”,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通過“修法謀獨”,推行“事實台獨”;二是通過“修憲”“釋憲”,落實“事實台獨”;三是推行“新南向”,謀求與大陸經濟“斷鏈”;四是全面推動“文化台獨”,清除一切中國元素;五是以“維持現狀”為幌子,為“事實台獨”護航;六是進一步向美日靠攏,為其“事實台獨”行徑尋求外部保護及支持力量。作為一種政黨意識形態,現階段民進黨分離主義具有對抗性、非理性、極端性及僵化性等四個主要特徵。總之,歷史終將證明民進黨分離主義是沒有未來可言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