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評論》第280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1-04-01 00:16:00


《中國評論》第280期目錄(中評社圖片)
 
  本期“智庫報告”欄目聚焦香港,刊發了《試評全國人大“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決定之規定》、《愛國者治港:忠誠與賢能的叠加治理模式》和《從二元意識形態之爭到多元利益整合——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法團主義民主探索》三篇文章。

  《試評全國人大“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決定之規定》一文作者熊玠(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表示,如果將“贓國者”的定義以及“贓國”罪行的處理辦法明確化,則無須繼續對誰能參選以及誰能行使投票權加以嚴密控制與壓縮。如此,則針對全民普選的目標,將少掉反對的理由。果真如此,則無異剝奪了有心人與外在抨擊中國的邪惡勢力一個詬病中國的武器。不是他們不再干涉中國內政了,而是他們被繳械了。

  《愛國者治港:忠誠與賢能的叠加治理模式》一文作者田飛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表示,在廓清“愛國者治港”的底線忠誠標準之後,香港民主政治的競爭法則與競爭秩序就必然是圍繞“賢能”展開的。“忠誠反對派”中也會有“賢能”,也會獲得新制度的機會和激勵,從而成為香港管治體系的有效組成部分。建制派必須走出單純的“忠誠”優勢和依賴,在反中亂港者出局後的新生態中,一方面自我檢討和發展能力,刷新社會形象和民意認受性,另一方面需要面對國家更高的“賢能”要求及“忠誠反對派”進場的正當競爭壓力。新制度是一種更強的政治競爭與問責機制。因此,新制度也意味著建制派的政治新生,賢能者上,非賢能者下,促進正向政治競爭和管治體系優化。

  李浩然(香港特區政府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基本法基金會會長)在《從二元意識形態之爭到多元利益整合——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法團主義民主探索》一文中表示,儘管一直以來,《基本法》安排下的選舉委員會制度都帶有強烈的法團主義民主色彩。然而隨著今次完善選舉制度,選舉委員會的作用被加強,連帶法團主義民主理念的作用也被放大了。這樣的嘗試,不單旨在打破香港長時間二元意識形態對立,恢復健康選舉制度應有的利益整合功能。同時也是希望通過以多元替代二元,修復香港社會的撕裂。並巧妙地使多元的利益訴求,既能夠參與到整個利益整合過程中,又不至於直接左右行政和立法的工作,為施政效率和民主下的互相討價還價取得平衡,使政治運作能夠儘快回復成為香港發展的推動力。

  本期“智庫思潮”欄目刊發了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的《中評社的新聞輿論場與輿論力量》一文。該文指出,新聞輿論是什麼?現在的相關定義非常不一致,多元化。我認為,通過新聞媒體發表的、能夠引起受眾廣泛關注及反饋的言論觀點之匯合,就是新聞輿論。或者說,輿論簡單的定義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於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這個集合體在新聞媒介上體現出來,就是新聞輿論。新聞輿論力量顧名思義就是新聞輿論的影響力。中國評論通訊社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感、有力量的智庫媒體,其中最重要的力量表現就在於新聞輿論。

  本期“智庫聚焦”欄目刊發了《拜登政府對華競爭策略的初步分析》一文。該文作者鄭劍(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指出,拜登政府注定會在跌跌撞撞的調整中尋找對華政策方向。而任何正確的政策都是主觀願望與現實條件之間的妥協的結果,期望和現實往往不能劃等號。順利把各色盟友夥伴糾合起來制服中國,保住世界霸主地位;讓中國永遠處在跟班位置,最好“江山變色、四分五裂”,這樣的前景對美國來說固然“理想”,但未必現實。在新的時代,人類社會未必會有冷戰 2.0 版的生存空間。誰想塑造這樣的空間,誰就會作繭自縛。

  本期“智庫分析”欄目刊發了《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迷思與正道》和《堅守一中原則的戰略底線》兩篇文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