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智庫:《中國評論》第259期精彩觀點
http://www.CRNTT.com   2019-07-01 00:21:40


 
  本刊特約撰述楊勝雲的《當前外部環境對推進國家統一的影響分析》一文認為,台灣問題的產生與存在深受國際因素影響,特別與美國的介入息息相關。中國“由大向強”新的歷史方位,國際大環境和區域小環境加劇變動,對台灣問題的輻射波及效應相應增強,對推進統一進程形成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短期內挑戰大於機遇。

  本期“智庫評析”欄目刊登了《文明衝突下的五四反思》一文,該文作者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認為,五四之後的中國知識界普遍盛行著三種意識形態:社會達爾文主義、科學主義和反傳統主義。今天我們要想建構華人自主的社會科學傳統,學術界必須改變“橫向移植”的習慣,對西方科學哲學的傳統進行“縱向承接”。倘若我們懂得如何以“關係主義”作為預設,建構理論,我們便可以建構出一系列的“科學微世界”,來和西方“個人主義”的理論競爭,其最終目標則是以儒家文化作為基底,吸納西方近代文明的菁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擺脫西方學術的宰制,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自主學術傳統。

  本期“智庫論叢”欄目刊登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建民的《台灣社會“頌殖戀殖”現象及其原因初探》一文。作者認為,上世紀80 年代中期始,伴隨“台獨”思潮興起及“台獨”勢力的逐步壯大,台灣民眾價值觀、歷史觀、統獨觀等發生重要變化與異化,特別是逆歷史潮流與人類正義價值的“頌殖戀殖”現象日益普遍,整個社會彌漫著“親日媚日”情緒,頌揚與肯定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出現這種頌揚殖民統治的價值錯亂現象原因相當複雜,包括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時期的皇民化政策與殖民後期經濟建設、戰後國際冷戰秩序、國共政治鬥爭、國民黨當局的對日政策、“台獨”勢力崛起與統獨對抗等。不論原因為何,在21 世紀的今天,台灣社會顛覆人類基本正義價值的皇民史觀與頌殖史觀是值得密切關注與深刻反思的。

  本期“智庫思考”欄目刊登了《新時代兩岸民意衝突的話語特徵及彌合機制探析》和《中國籍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重大價值》兩篇文章。

  在《新時代兩岸民意衝突的話語特徵及彌合機制探析》一文中,作者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廣西師範大學桂台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晉山表示,台海之間存在著一個充斥著各方意見、主張和看法的輿論場。這其中差異、分裂乃至對抗的話語關係所引發的兩岸民意衝突割裂了兩岸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分解著祖國統一的文化積澱,其存在已經成為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絆腳石。基於話語理論在台海問題的運用,可以認為兩岸民意衝突的話語肇因源於政治符號的分歧對立,以及由此引發的雙方民眾的政治情感糾葛。而通過構建新的兩岸觀念體系,則具有化解兩岸民意衝突的現實可能。

  在《中國籍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重大價值》一文中,作者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國法學會會員馮澤華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首次從官方文件的層面明確中國籍港澳居民享有報考內地公務員的權利,為港澳居民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奠定制度基礎。從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重大價值來看,至少可從三個維度進行充分闡釋。首先,從憲制價值來看,有助於港澳的分離式憲制秩序邁向融合式憲制秩序,促進“一國兩制”得到全面準確貫徹;其次,從政治價值來看,有助於領土回歸邁向人心回歸,增強港澳居民對祖國的向心力;最後,從民生價值來看,有助於港澳社會民生問題的“囚徒困局”邁向港澳與內地共建共享的新時代形態,促使港澳居民與內地居民同發展、共繁榮。更值得期待的是,港澳居民報考內地公務員的制度與實踐,亦可為日後台灣居民報考大陸公務員提供寶貴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