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邱俊榮:拜登想搞“貿易版北約”對抗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1-07-03 00:19:02


邱俊榮。(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桃園7月3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復談,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如果台美進展到自由貿易協定(FTA),雙方相互開放市場,對台灣產業衝擊比較小,因為台灣電子產業過去都是在供應鏈上層,很少够接觸到美國最終財(消費)市場,可望跳脫台灣接訂單、中國生產、美國市場的代工格局。

  他說,台灣角色愈來愈重要,拜登上台還想搞“貿易版的北約”對抗中國,沒有台灣就是玩假的。台灣要把握時機爭取台美FTA,甚至成為台灣跟主要國家簽FTA的敲門磚。

  邱俊榮,台灣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國發會副主委”、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中央大學經濟學系主任、管理學院副院長、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專長: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產業經濟學。擔任學者期間,邱俊榮曾力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視為反服貿大將。

  睽違5年的台美TIFA會議6月30日展開“第11次談判”,雙方討論強化供應鏈韌性、疫苗進出口程序簡化等議題,怎樣看台美TIFA復談?

  邱俊榮說,復談過程當然會遇到“很多奇怪聲音”,好比現在不是美台談判最佳時機,因為台灣已經被迫開放美豬進口,還要被迫買軍火武器等等。但是台灣肯定需要跟美國、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簽FTA,如果肯定,格局要放大。

  他解釋,馬政府時代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是強調不只是著眼關稅降低,而是當敲門磚,敲開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簽FTA,但是10年下來,其實沒有成功,台灣跟主要國家FTA還是沒有辦法進展,現在台美TIFA談判,對於台灣來說時機最好,錯過可惜。

  邱俊榮分析,美國在特朗普時代,把每一個國家獨立看待,美國要跟誰談就跟誰談,沒有結盟概念,要跟中國談就跟中國談、跟歐洲談就跟歐洲談。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把美中關系跟美台關係是切割,特朗普時代的貿易談判代表,對中國很凶,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但是也沒有因此對台灣經貿做什麼事情,覺得是分開處理。

  他說,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台美經貿可能不是最重視,拜登上台採取多邊主義、結盟打群架,跑去歐洲與北約組織,跟日本、澳洲、印度四方會談,要跟全世界結盟圍堵中國,大家都看在眼裡,甚至還要成立“貿易版的北約”,就是衝著中國,無論鞏固它的供應鏈韌性,經貿圍堵中國,台灣是最重要角色。“貿易版的北約”沒有台灣,就是玩假的。

  邱俊榮認為,過去台美FTA多半不會搬上檯面談,癥結在於國與國認定,但是TIFA召開這幾天,從蔡英文、蕭美琴到鄧振中,一直講美台自由貿易協定,若沒有美方默許,不太可能往下談,台灣高層官員能够大方地談,某種程度代表美國雖然沒把話講明白,但是雙方其實已經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有機會成功,一旦錯過就沒有這個機會。

  他解釋,台美TIFA為台美FTA鋪路,主要只有政治阻力,實際對台灣產業衝擊比較小,因為台灣電子產業過去都是在供應鏈上層,很少能够接觸到美國最終財市場,台灣雖然賣東西,但是對美國消費者不了解,純粹接訂單生產,如果可以跟美國簽FTA,產業不會有任何阻力,頂多有影響是金融業,美國靠金融業打天下,台灣金融業可能面對激烈競爭。

  被問到,台美TIFA復談之前,蔡政府已經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又大量購買軍火武器,一旦要簽署台美FTA,會不會被迫做出更大讓步?

  邱俊榮指出,此時是美國有求於台灣,“貿易版的北約”沒有台灣可能嗎?台積電半導體不去美國,我們跟中國合作美國能接受嗎?反正找不到更好時機來談,其實軍火武器購買,只有台灣自己的問題,沒有美國的問題,是台灣要買得到買不到問題,只要台灣是美國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有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也是台灣跟主要國家簽FTA的敲門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