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線上直播截圖 |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李娜)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日前舉行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範志勇代表論壇發布報告——《技術性反彈與“倒灌”衝擊下的中國宏觀經濟》。4月17日中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報告顯示,儘管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出現比較深幅度的下滑,但遠好於此前的市場預期。目前全球大型經濟體中只有中國基本完整經歷了“醫學意義”上的疫情防控周期,並且基本實現生產秩序正常化。同時,我國也是全球防疫物資供應的中心和全球經濟應對疫情衝擊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因此,在歐美經濟全面下滑的條件下,中國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具有全球性的指標意義。
範志勇表示,相對此前國內外經濟學家和研究團隊對我國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的預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反彈的程度超出預期。注意到3月份與1、2月份相比出現改善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目前的改善在性質上屬於環比意義上的技術性修復。自疫情爆發以來,在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採取措施實現復工復產。與1-2月份的宏觀經濟相比,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全國範圍內的復工復產得到有序運行,以及一系列救助措施的出台等利好因素,近期宏觀經濟將出現短期環比意義上的反彈。
報告指出,預計近期出現的環比反彈持續時間將非常有限。二季度受全球疫情蔓延形勢加劇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我國經濟將大概率出現環比和同比意義上的增速下滑。全年來看,各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呈現“前低後高”。基於結合大量數據和事實梳理,報告得出以下基本判斷:
第一個判斷,一季度宏觀經濟整體表現超預期。然而3月份以來的反彈主要是環比意義上的,具有技術性修復性質。
第二個判斷,預期二季度開始,受國外經濟衰退的“倒灌效應”叠加國內需求衝擊,如果沒有大規模刺激政策,經濟將大概率再次出現環比和同比意義上的增速下滑。
第三個判斷,外部需求下降和全球產業鏈癱瘓及其造成的不確定性因素和悲觀預期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較長期影響,對此要有應對預案。
第四個判斷,基於一季度宏觀數據的整體表現,在整體刺激政策到位的情況,我國有條件實現比較理想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