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兩個空間論”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20-09-26 00:09:35


 
  五、從“兩個空間論”思考兩岸制度融合

  古人云:“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人類歷史的浩瀚長河中,統一與分裂、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貧窮,總是週期性地交替出現。然而,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點亮了一盞明燈,指引人們跳出歷史的週期律、探尋更加美好的彼岸。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理論成果,給深受屈辱、動蕩、貧困的中國人民找到了方向,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

  習近平思想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⑯,也是全球化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之所以必將超越千年來統一與分裂的週期更替、超越以武力征服實現統一的歷史宿命,是因為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不僅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也汲取了五千年中華文化“天下大同”的思想精髓。習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⑰。融合發展的統一路徑,心靈契合的統一目標,就是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的崇高境界所在。而“兩個空間論”則為我們如何推動兩岸融合、如何實現心靈契合,給出了明確而睿智的解答。

  首先,制度融合是兩岸融合的本質要求和最終結果,經濟、社會、文化的融合最終要為制度融合創造條件。人類從農耕文明、工業文明進入現代、後現代社會,文化認同固然是根,制度認同則是枝和幹。根深才能固本,枝繁才能葉茂。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千年來中國人在寶島開墾、繁衍、興業,中華文化也深深扎根在台灣的每一寸土地上。然而,19世紀中後期以來,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起,海峽兩岸陷入長期隔絕對立,大陸和台灣分別走上了不同發展道路、實行了不同的社會制度,也造就了兩岸之間制度認同的隔閡與分歧。唯有制度的融合、制度認同的融合,才能實現心靈契合,否則兩岸融合發展就會出現停滯、逆轉、倒退,甚至令既有成果得而復失。

  兩岸制度融合,不是要求改變其中一方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以適應和服從另一方,也不是雙方共同按照一套標準、一個體制、一種模式經過各自改造後另組一個新的制度體系,更不是要改變“一國兩制”方針,而是兩岸雙方在共同堅持統一願景、共議國家統一的進程中,在保留各自轄區主體實行原有社會制度的基礎上,在一個雙方共同認可的、和平穩定的、風險可控的空間之內,進行兩岸制度融合的先行先試、探索示範。這個空間可以是以地理、行政空間為基礎(如兩岸臨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三化”、台灣媒體和學者倡議的“金廈融合試驗區”⑱),也可以是以法律、經濟空間為平台(如兩岸共同市場、高新技術產業鏈共同標準),還可以是以社會、文化空間為紐帶(如在“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基礎上推動兩岸青少年國家歷史教育制度)。我們要為兩岸制度融合開創空間,也是在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

  以“兩個空間論”思考兩岸制度融合,給我們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追求心靈契合以巨大啟示。第一,傳統兩岸關係思維下,兩岸制度融合幾乎難以推動,主因是大陸與台灣體量差距巨大,雙方均難以找到制度融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或難以預估制度融合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次因是兩岸政治社會制度迥異,意識形態上的藩籬限制了任何一方推動制度層面融合的主觀意願。但“兩個空間論”下的制度融合,則打破了原有思維窠臼,制度融合的場域可以在雙方共同創造、塑造的特定“空間”之內進行,且這個“空間”本身就是為和平統一所創造廣闊空間的一部分。第二,傳統意義上制度融合必須依賴於雙方執政當局、政治精英自上而下地研究和推動,這又觸及了兩岸政治分歧、外部因素干擾等老問題,進而陷入一個死循環。但“兩個空間論”下的制度融合進程中,兩岸的各政黨、各界別、各行各業人士,都可以是兩岸制度融合的推動者、和平統一廣闊空間的創造者,更可以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也更加符合“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實現國家統一、最終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根本目標。

  “兩個空間論”是思想,也是實踐。當前,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越是難解的結,就越需要守正創新的探索。筆者衷心期待,兩岸各界有識之士能夠以此為契機,深入理解、領會“兩個空間論”的理論內涵、思想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共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和平統一打開新的局面。

  註釋:

  ①西方空間理論的代表學者有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亨利·列斐伏爾等,參見Lefebvre, Henri (1979) "Space: 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 in Freiberg, J. W.(ed.), Critical Sociology: European Perspective (pp. 285-295). New York:Irvington.

  ②《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18日。

  ③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共同會見記者》,李偉紅,人民日報,2017年11月10日,版2。

  ④《習近平總書記對台政策論述的四大亮點》,李義虎,《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8月號(總第224期)。

  ⑤《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1月23日。

  ⑥《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2013年1月5日。

  ⑦《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0日02版,版2。

  ⑧《騰籠換鳥 鳳凰涅槃》,葉小文,人民日報,2015年08月31日,版5。

  ⑨參見《實踐論》,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⑩《新時代呼喚構建良好網絡輿論生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4·19”重要講話精神》,王一彪,人民日報,2018年4月19日,版7。

  ⑪參見《矛盾論》,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⑫參見《探索三憲大中國台灣方案》,中時電子報新聞網,2020年3月13日。

  ⑬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習近平,2019年1月2日。

  ⑭參見學者章念馳的觀點,《緬懷汪道涵 高舉理性旗幟》,《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月號(總第217期)。

  ⑮《兩岸重開機 正視互賴現實》,中時電子報新聞網,2020年7月29日。

  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何毅亭,學習時報,2020年6月15日,版1。

  ⑰《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人民日報,2014年9月27日,版1。

  ⑱《兩岸融合試驗區是高招》,王冠璽,中時電子報新聞網,2020年3月7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9月號,總第27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