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曉晨:優質教育資源淪為“價高者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0 00:22:01


 
  第一,現行的制度不是說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形成過程。他表示,傳統上,科舉制度實際上也是各個省的名額分配不均勻,“我們國家從古至今是一個在高考分配的層次上有一個政策的連貫性。我們知道路徑依賴就形成了一個非常高效的執行比例,跟高考錄取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都是依據這個制度作為根本的基礎來的,所以一旦要改高考錄取分配制度,其他一些制度都要一塊改”,他認為,路徑依賴對制度改革阻礙非常大。

  第二,跟現行的制度相比,潛在的可選制度有沒有明顯的優勢,這實際上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目前並沒有公認的更好的制度。所以他認為,在改革方向和改革的動力上面,都難以形成普遍的共識。

  第三,分配現狀實際上是各方力量長期博弈的結果,各省市的話語權在長期博弈當中也充分體現出來。

  楊曉晨也梳理了目前在社會上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可選的錄取制度:統一排名法、各種平均法、擇優分配法和美式分配法。他認為前兩種方法體現了“程序正義”,後兩種方法是“實質正義”,但在他們看來都不是最優的方式。

  高考只是程序正義 政府應公開招生分配邏輯

  “高考公平的問題本質,是稀缺的教育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楊曉晨指出,變革現有的體制,需要計算成本效益的問題:變革後的收益是否能覆蓋變革中需要付出的一些成本?他認為,當沒有這樣的證據證明這個收益大於成本的時候,對當前的制度進行邊際的調整才是最優的選擇。

  他最後指出,高考實際上是一種程序性正義,用一個統一的規則在衡量所有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可能會對某些群體產生天然的不公。“但是讓高考變得更加公平,不妨從教育部、發改委公布每年決策高考的名額分配比例背後的邏輯開始”,楊曉晨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