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評述:將“女性特質”引入國際關係研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4 00:39:07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近年來,國際關係學界的女性主義流派比較活躍,每年的美國國際研究協會年會上都有大量最新成果呈現出來,包括婦女與可持續發展、婦女和平與安全相關的議題等。而中國學者在引進、評介、吸收西方女性主義國際關係研究成果的同時,也致力於挖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實踐資源,在本土的時空背景和特定語境中發現特色,並嘗試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女性主義國際關係理論。

  將性別作為一種分析方法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英桃告訴記者,國際關係領域的女性主義以消除理論與實踐中的社會性別歧視為宗旨。它不僅關注為女性爭取與男性平等的各項權利、揭示女性在國際關係領域的獨特經歷、將社會性別意識提上各種全球治理機制的議事日程,也關注國際關係發展變化中男女兩性之間的互動關係,將性別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和研究角度,審視和建構國際關係研究中的議題。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員胡傳榮認為,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已跨出單純的性別意義,被用以形容社會現象和政治身份,甚至權力與道義、高級政治與低級政治、本國與國際社會等概念也被冠以“男/女”的比喻,產生了對“社會性別”的探討。

  在談到宗教、民族衝突中婦女的處境和作用時,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範若蘭說,從性別視角審視宗教、民族衝突,不僅能揭示婦女在衝突中的不幸遭遇,而且可以深入分析其與直接暴力、結構暴力和文化暴力之間的關係,引起人們對該問題的關注,從而尋求鏟除暴力、減少衝突、維護婦女權利、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有效方法。可見,女性主義國際關係一方面挑戰傳統國際關係理論,批判其性別盲點和缺陷。用社會性別反觀國家以及與國家相聯繫的權力、安全、戰爭,暴露其所遵從的男性特征。另一方面,從社會性別視角出發,在權力、安全、戰爭、和平等國際關係的核心領域,提出女性主義的新理論。

  “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互容互補

  範若蘭認為,國際關係主流理論將男人視為衝突的挑起者、參加者和終結者,婦女被定義為身份單一的“受害者”和無力參與的“局外人”,加劇了性別刻板印象。其實,婦女在一場衝突中的角色具有多元性,她們不僅是受害者,也可能是衝突支持者、參與者,或是反戰的和平維護者。更需要指出的是,衝突大都具有排他性的、剛性的、不妥協的“男性特質”,這會使其更激烈、持久、不易解決。要有效解決衝突,可以引入合作、協商的“女性特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