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小月籲陸方:勿刻意將台灣上綱為“台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6 12:59:53


“中國大陸之制度變遷與戰略動向”國際研討會。(中評社 張嘉文攝)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其領導人習近平更致力於加速推動各領域的深化改革與制度建設,重建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秩序,深刻影響了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中國崛起”及“中國制度發展模式”令全球驚訝,無疑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與探討的焦點。

  台灣面對這個趨勢並沒有迴避,我們在80年代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逐步落實民主化建設,台灣堅持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的理念價值,已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積極影響力量。過去兩岸關係從軍事對峙逐步走向互動交流,經歷跌宕起伏,然而將此進程放在這個歷史脈絡中,可以發現這是雙方制度變動下的必然產物,中國大陸也在學習面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

  520以來兩岸處於沒有煙硝味的冷靜期,台方克制、不挑釁的務實態度,就是理解兩岸關係過去發展的歷程與成果,得之不易!我們相信,雙方相互尊重及善意理解,方能為兩岸及區域和平注入正面能量。

  二、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是“尊重與理解”

  海峽兩岸選擇了不同的體制,但是以人民福祉為依歸的目標相同。近6個月以來,台灣明確表逹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協商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在既有政治基礎上及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致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岸政策主張和立場是明確、一貫且堅定的,並已展現最大的彈性。“尊重與理解”是推進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態度,陸方應正面理解台灣的善意言論與作為,不要過多負面解讀或刻意將台灣內部發展上綱為“台獨”行徑、橫加批判,這樣的對待方式是不正確的。

  我認為要從歷史的大格局來看兩岸關係。1987年我開放大陸探親以來,政府在兩岸互動上已持續調整政策作為。1991年中止動員戡亂時期,成立陸委會、海基會及訂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並開啟兩岸會談。2000年開始推進“小三通”及“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經貿政策,為後續直航、觀光及雙邊投資互動奠定基礎,之後兩岸簽訂23項協議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