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現場:學者論如何為兩岸人民謀最大福祉
http://www.CRNTT.com   2018-10-20 00:17:09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中評社 張爽攝)
 
  唐永紅說,實踐中,大陸應該以“強大自身、建構認同”為目的、以“兩岸一國、反對台獨”為前提、以“群眾路線、民間交流”為路徑、以“整體+區域、兩條腿走路”為方式、以“同等待遇、單向融合”為先導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表示,兩岸若要融合發展,除了需要成長得更先進的發展外,更需要心靈契合的人民融合;相關措施可以從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層面著手,進行價值與文化、生活結構、通婚與認同、消除偏見與歧視、公民事務的同化,達到認同感內化、對生活滿意的融合。 

  黃清賢指出,在台灣有觀點認為,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海峽論壇,年年都有經貿領域的經濟“讓利”,也就是基於“讓台灣人民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但從2016的第八屆海峽論壇起,到台灣的經濟上“讓利”已基本消失,改以頒布吸引台灣民眾西進大陸的“便民”政策,推動“體驗式交流”;中國大陸續以“去”的便利、“行”的便利、“住”的便利,促進台灣民間與大陸的實質關聯和情感。

  黃清賢說,當在大陸的台胞享有愈來愈多的同等待遇,價值觀、文化行為愈來愈接近,社會結構、生活圈愈來愈相融,通婚、身分認同愈來愈多,偏見、歧視愈來愈消除,參與公民事務愈來愈多,亦即對當地的生活愈來愈滿意,認同感也愈來愈內化,則融合發展就達到新境界。

  黃清賢認為,如此的發展也會對台灣的民眾產生示範作用,如民調所示,愈來愈多人想到大陸工作、創業、念書、定居,倘若大陸台胞發展的好,台灣民眾也會嚮往,縱使政府想以不當行政措施阻礙,也會引起更大的反對,這種由下而上的融合發展動力將引導兩岸走向正確道路,兩岸就有機會合作,不但有成長得更先進的發展,更有心靈契合的人民融合,為兩岸人民謀求最大福祉。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以來大陸對台方針政策,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共同舉辦“十八大以來大陸對台方針政策”學習研討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