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四地學者熱議:兩岸應如何更好地互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00:47:39


 
  “第三個證據是國民黨的執政短視。”姬朝遠認為,因為國民黨短視,台灣的“立法院”解嚴之後沒有涉及大陸的政治議題。

  台灣產學聯盟執行長陳清木說,朱立倫的副手是扣分的。王如玄軍宅案被炒了出來,但是蔡英文炒地皮一事卻沒有被炒起來。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華認為,馬英九實現連任以來,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發生了有利於民進黨不利於國民黨的重大變化。從政黨支持度看,呈現“國民黨大降民進黨緩升”的新傾向;從地域特徵看,“北藍南綠”的選民結構向“北藍弱南綠強”方向轉變;從選民年齡看,青年族群由政治冷漠向認同民進黨方向轉變;從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看,出現了有利民進黨不利國民黨的變化。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吳季璇認為,新媒體是民主發展的推手。新媒體之所以在太陽花學運扮演多層面的角色,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在於,現代人閱讀習慣改變,網路成為最大的串流媒體。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朱英豪認為,在美國方面,中國威脅論導致了要和中國合作還是對立的不同觀點。和平崛起這個詞逐漸被和平發展取代。和平崛起反應了中國國力強大之後,認為自己應當承擔更加多的國際責任。

  “九三閱兵,習近平宣佈裁軍,友好觀點認為,這是中國釋放的友好信號;不友好觀點認為,這個裁軍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朱英豪說。

   朱英豪說,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是美國主導的,中國的發展模式必須通過更加穩定和和平的發展環境來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