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倪永傑:2016台海形勢 考驗兩岸智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5 00:53:11


 
  (三)選後台灣政局走向

  選後台灣政局可從六個面向進行分析。

  1、民進黨應會全面執政,但難以穩定執政,更無法長期執政。

  民進黨較可能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到“立法”全面掌控局勢。但受島內外、黨內外及民進黨自身的種種局限,民進黨難以穩定執政。蔡英文一當選,問題就來了。兩岸之間可能是地動山搖,涉外事務上面臨“斷交”骨牌效應,TPP、TIFA談判進展緩慢甚至無所收獲。泛藍、民間的反制力量撲面而來,柯文哲與民進黨貌合神離,成為蔡英文潛在競爭者。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會治國”,執政能力太差,人才嚴重不足,理論準備付諸闕如,政策過時,不合時宜,執行更為荒腔走板。執政後民進黨人的貪污腐敗難以遏止,派系惡鬥將是蔡英文無法擺脫的政治夢魘。

  2、台灣仍是“兩黨制”格局。

  未來台灣政局將是民進黨獨大,國民黨弱化,第三勢力曇花一現,難以有更大的作為,可能出現“一大、一中、多小”的競爭局面,侵蝕、動搖“兩黨制”格局。國民黨對於民進黨的牽制力下降,藍綠競爭進入生死較量,但民進黨試圖全面殲滅國民黨,對馬英九、國民黨展開系列政治追殺、政治清算。

  3、國民黨分裂危機嚴重。

  不同於2000年敗選後國民黨聯合親民黨對民進黨展開強力制衡,2016年國民黨面臨“路線”之爭與團結問題。人們越來越擔心馬英九和平開放的兩岸路線能否被繼承、延續?國民黨是否面臨新的分裂?國民黨由誰掌握?馬英九、洪秀柱、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等各自扮演哪種未角色?傳說中的國民黨本土派有無可能出走成為“台灣國民黨”?

  4、柯文哲影響上升。

  柯力圖擴大政治影響,走自己的路,不為藍綠所綁架。柯在此次選舉中四處輔選,擴大政治影響,試圖將手伸進“立法院”。但柯文哲難以失去民進黨的支持,難以與其分道揚鑣,至少要等贏了2018年下屆台北市長再說。觀察柯文哲動向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能否做好市政,拿出政績,贏得選民支持,爭取連任。以柯市府團隊一貫表現來看,柯的政績乏善可陳,其支持度自“悠游卡”事件後有所下跌。二是走出能否柯文哲獨有的兩岸之路。滬台雙城論壇的順利舉辦,為柯提供了政治上的想象空間。

  5、親民黨“泡沫化”,“時代力量”影響不可小覷。

  親民黨基於自身的政治發展考慮,較可能在內政上配合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配合國民黨。但親民黨“泡沫化”危機如影隨形。“時代力量”破壞力不容低估,可能綁架民進黨。

  6、台灣社會深度綠化。

  台灣“主體性”認同上升,台灣社會“反中”、“反統”、“反藍”的氣氛持續升高。台灣中間勢力受到壓縮,務實、溫和的力量逐漸集結,民眾的“統獨觀”持續變化,“維持現狀”多於“統或獨”,對大陸的態儘管負面多於正面,但對大陸的期待多於疑慮。台灣有可能掀起新一輪大陸熱、西進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