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關注:國之重器托卡馬克人造太陽不是夢
http://www.CRNTT.com   2017-12-07 00:29:21


“托卡馬克”裝置相關部件(中評社 臧涵攝)
 
  1952年,世界第一顆氫彈爆炸之後,人類製造核聚變反應成為現實。從那時開始,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可以實現控制核聚變能的各種方法。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就是人類為實現這一夢想而建造的試驗平台。

  2011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安徽視察時曾調研過“托卡馬克”裝置,他鼓勵科研人員說,你們要盡早實現EAST的既定科學目標,要在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成功後盡早做好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工作。這是一個宏偉的想法,我聽過看過後很有感觸。人類的文明進步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能源,而能源的永續利用離不開科技進步。這項核聚變能研究工作為人類在選擇未來能源方面開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而在人類聚變工程發展中,又是中國人在起著重要的前驅作用,這也應了毛主席曾經說過的“中國人要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你們是在做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再接再厲! 

  據了解,2016年1月,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實現了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2017年7月,“人造太陽”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據悉,“托卡馬克” (Tokamak)是一環形裝置,通過約束電磁波驅動,創造氘、氚實現聚變的環境和超高溫,並實現人類對聚變反應的控制。他的名字來源於環形(toroidal)、真空室 (kamera)、磁 (magnet)、線圈(kotushka)。這一裝置,最早由前蘇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齊莫維齊等人於二十世紀50年代發明。受控熱核聚變在常規托卡馬克裝置上已經實現。但常規托卡馬克裝置體積龐大、效率低,突破難度大。上世紀末,科學家們把新興的超導技術用於托卡馬克裝置,使基礎理論研究和系統運行參數得到很大提高。據科學家估計,可控熱核聚變的演示性的聚變堆將於2025年實現,商用聚變堆將於2040年建成。商用堆建成之前,中國科學家還設計把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作為中子源,用於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及其它途徑。這一設想獲得國內外專家較高評價。近年來,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先後建造了中小型“托卡馬克”HT-6B和HT-6M,以及超導“托卡馬克”合肥超環(HT-7)和全超導托卡馬克東方超環(EAST)。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