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智庫發布赴美調研報告 提12條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7-11-05 00:28:16


 
  在未來的20年里,中國將需要至少5000架民用飛機,波音交付的客機中的25%是給中國客戶的。在短期內中方可適量增加波音飛機進口,要求波音擴大與中國合作,要求美方再進一步放開對華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

  在今年7月中美全面經濟對話(CED)歡迎午餐會上的演講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受美方陳舊的出口管制法規政策影響,美國企業沒有獲得應有的“蛋糕”。以集成電路為例,去年中國進口總額高達2270億美元,但美國只占4%的份額。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的限制也一直是阻礙中美貿易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今年4月的報告,如果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最多可縮減24%;如果降至對法國的水平,最多可縮減34%。
因此中方在擴大對美部分產品進口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尋求美方放鬆對華的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限制,指出這種限制給美方造成的重大損失,以及由此帶來了一定程度上雙輸的結局。

  (四)中美嘗試在太空、人才、互聯網等領域加強合作,為全球治理創造正面事例 

  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有動力也有責任共同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在相關方面做出正面示範,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
在太空治理方面,由於太空在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各國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和俄羅斯(蘇聯)的“太空競賽”更是加深了雙方的不互信、不合作,太空開發合作陷入對立和封鎖的困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三個大問題也體現在太空治理開發上。為了避免再次出現第二次“太空爭霸”,中美雙方應該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上來積極推動太空合作,擯棄之前的封鎖思維,通過太空領域的合作來給中美兩國乃至全人類帶來利益。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載人空間站之後,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按照計劃退役之後,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為中美空間合作打下良好基礎,中美太空合作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以中國智慧,向世界提供著中國方案。首先,提出太空合作倡議,形成共識,加強大國協調,現在太空開發的 “一超多強”格局暫時不會有太大改變,只有中美在意識層面達成一致,才有合作的基礎;其次成立中美共同發起、多方參與的太空國際組織,共同制定太空開發規則,推進太空資源公平利用;第三從基礎科研和商業活動開始,共同開展務實合作,由美國前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2013年促成的“沃爾夫條款”,是中美太空合作的最大阻礙。但本條款並不包括商業合作。在技術的進步之下,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商業化的太空開發模式迅猛發展,可為更多中美太空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方式,進而促成全面太空治理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