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傅華:媒體融合時代呼喚媒體人文化自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8 12:43:17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堅實的認同。中國人的價值、情感由血緣、家庭出發,推廣放大,由己及人,由此及彼,由孝親而睦鄰,由感父母恩而懷家國情,由族群守望相助而至民族國家凝聚不散。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說:“印刷術出現後,小說和新聞助推了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然而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常常刻意模糊國籍、民族,一些學者和媒體人也在想象“世界公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邏輯是:民族國家日漸衰微,代之而興,全球認同悄然而至。但事實上,民族國家認同與全球認同在範圍、層次、方式和目標上迥然不同。概括地說,全球認同是追求安全與效率的理性認同,而民族國家認同是基於價值和情感的感性認同;全球認同以“慣例”形成為標誌,而民族國家認同以傳統延傳為目標;全球認同更多依賴於人類對共同未來的懷想,而民族國家認同本質上則更多地表達為對共同過去的珍視。

  看看美國人的態度。約翰•傑伊在形成美國的精粹文本“聯邦文件”中,首先要求特殊地點的存在,喚起一個獨特的此處:獨立的美國經常給我萬分的愉悅,特別是它不是支離破碎的、偏遠的領土組成,而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肥沃的、廣闊的國家,是我們西方的自由之子……適於航行的水域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環繞國界的鏈環,好像要把它圍在一起……

  美國人在印第安人的領地上立國,尚能創造性地喚醒認同感、自豪感。中華民族在“獨特的此處”安身立命,亘古通今。“此處”山河壯美、文化燦爛、人民智慧而勤勞。

  因而,中華認同根深葉茂、順理成章、顛撲不破。

  藝術家、史學家、政治家自然是認同的促進者。但是,媒體人的角色特殊而重要。

  媒體人生活在時代的現場,回顧、瞭望,抒寫、沉思,目光如炬,捷足先登。當更多媒體人的目光投向共同祖先、共同血脈、共同歷史的時候,新聞就一定會獲得強大的動員力、凝聚力;當我們謳歌自己的土地、文化、英雄、成就、力量,整個民族都將因之活力激蕩、充滿希望。

  媒體人的文化自覺,實際上是媒體融合時代媒體人對新聞傳播本質和使命的一次反思和再定位,關乎媒體價值,更關乎民族的情感和意志。讓我們攜手和聲,喚起初心,激活記憶,傳承知識,增進認同,共襄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