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大學余璟儀。(中評社 王秀中攝) |
教師代表點評 一語中的切要害
在教師代表點評環節,各分論壇的教師代表一語中的總結了本次論壇的特點及需要改進之處。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樺表示,政治分論壇集中了傳統兩岸關係中與政治相關的核心議題,以及一些新媒體時代的前沿話題。他說,青年代表著激情、力量和理想主義,但是我們時代也同時產生出很多模仿的年輕人,甚至有些是過去時代的回光返照,所以我們作為年輕人到底要將力量放在哪裡,到底要如何來獨立思考,是非常艱巨和複雜的選擇。我們政治分論壇的交鋒讓我們各自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理解了兩岸關係中的新老議題。
經濟分論壇代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黃艶萍總結道,從本次參會論文中可以看到,大陸學生更關注宏觀議題,台灣同學關注實務層面問題。她呼籲以後能提供更多的平台與機會給兩岸進行交流,建議下一屆開始增加論文評獎機制,激發大家的投入的精力。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黃俊凌對歷史分論壇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此次學子論壇歷史組的論文有兩個特點。一是研究主題極為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人物等。二是新史料的發掘,或者舊史料的新運用。
同時,他也提到了歷史分論壇論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觀點的創新或者對具體問題的論述、論證尚缺火候。從學術性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同學比大陸的同學選題更精巧更細緻,這是在於台灣同學有史料獲取的在地優勢,相比而言,大陸的同學在運用史料方面,顯得單薄一些。
至於文化分論壇的點評,廈門大學台灣文學研究院吳舒潔認為,出席論壇的年輕學子們對於台灣文學的關注,真實再現了這一世代的生命經驗與思想樣貌。她表示,年輕學子們努力突破了刻板的文學史敘事框架,逼近了歷史的真實與多元;從小問題入手,從邊緣處著眼,以鬆動堅硬的二元對立框架與宏大的家國敘事,重現了被遮蔽的性別和情愛,直面了歷史的混雜與個體選擇的茫然。
然而她也指出,如何以小見大,形成青年世代具有切膚之痛的歷史意識,依然是現實中難以迴避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