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子論壇: 拓視野養情誼 溝通平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00:22:21


論壇現場。(中評社 王秀中攝)
 
  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龔小蓓關注的是“報紙報道中的當代台灣民族認同”這一主題,她提出,報紙報道具有再現個體或社群思想的特質,報道內容也會形塑與強化社會大眾的思想與觀念。同時,也因為教育開放、世代更迭、兩岸互動,與集體記憶的累積,台灣人逐漸發展出本土化的民族認同,此一轉變可於報道內容得到應證。

  在經濟方面,廈門大學馬士偉就兩岸經貿交流利益在台灣的分配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他認為,兩岸經貿交流的利益是客觀存在的,對台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承認兩岸經貿交流利益惠及群體不僅僅是大企業、大財團和社會上層人士,也包括中小企業、普通民眾。另一方面,也要承認利益分配存在著產業分布不均、大企業與小企業在分享利益中地位不平等;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不均衡;主要參與者和一般參與者之間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現實性問題。對於目前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也要在以後交流中對具體的產業、群體和區域給予合理的關注。

  在歷史研究方面,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張翼鵬回顧了1984年傑弗裡豪第二次訪華這段歷史。他表示,傑弗裡•豪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問題與中方會談並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但歸根結底,是中英雙方通過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以“友好協商”的談判方式妥善解決分歧的。

  他認為,香港問題、台灣問題兩個實質上的國內政治問題背後都有國際政治因素,要從“維持現狀”走到“人心回歸“,促進兩岸四地的相互融合。

  對於文學研究問題上,台灣大學博士生李時雍介紹了翻譯者邱剛健生平和他的疏離美學。他說,台灣文學史對六十年代現代主義的解讀,聚焦在《文學雜誌》至《現代文學》一脈;然而更多小雜誌以不同途徑,各自的文藝網絡,在貧瘠的年代,共同思索著現代性的問題。在其中,《劇場》從作者到內容的跨界組成,成為極為特殊的藝文事件;創辦人邱剛健扮演著關鍵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