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清華共同體年會聚焦兩岸關系的青年視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5 00:19:59


與會台灣學生(中評社 王秀中攝)
 
  台灣學生:北京創業氣氛很團結 很有正能量

  就兩岸社會文化議題,在北京清華大學交換的台灣同學林婉妘在實習和創業主題上有深切體會,她說,“大陸學生在本科期間就積極萌發創業念頭讓我很驚訝。”大陸不少新興企業的雛形都是大學生在大學最後的論文和實踐中萌發的,這是校園和職場零接軌的模式。而在台灣,大家會先去工作積蓄能量。她去參觀中關村創業大街,看到了欣欣向榮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北京創業氛圍很團結,很有正能量。而在台灣,創業的人集中在商學院,做的人也很少。”以她自己的實習經歷而言,曾在798實習的她表示,兩岸辦活動想法不一樣。台灣追求小而美,強調細節。而大陸更講場面,邀請重量級嘉賓。

  清華大學學生海峽交流協會新任會長謝孟希同學說,現在兩岸青年交流團很多,但民間交流要發揮進一步其價值,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清華大學海峽交流協會從2013年開始,和台灣高校合作,做學生自主的交流活動,就青年自己最感興趣的議題,要青年自主參與。通過合作辦活動達到彼此認識和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響。

    最後,鄭振清教授對本次討論做了總結。他認為,兩岸民衆對國家認同的理解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原因十分複雜,不過近期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兩岸分離的現實對思想認識有影響,第二是台灣民衆需要一個自我的歸屬感,第三是台灣教育政策的影響。兩岸認同出現差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不過,歸屬感可以通過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來逐步培育和催化的。為了克服台灣有關方面和台獨勢力對兩岸共同國家認同的破壞,中國大陸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做好更多的工作,讓台灣民衆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有更多的歸屬感和認可度。例如免簽和卡式台胞證這種公共政策的調整不僅使兩岸交流便利化,而且有助於增強台灣民衆對兩岸作為一個整體的歸屬感,不可小覷。兩岸青年共同創業也是一種有助於培育兩岸共同情感的政策,類似的政策今後應進一步研擬、推廣、不斷改進。教育,特別是歷史觀的教育培養也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兩岸專家學者、教育主管共同協商探討,對歷史問題理解的趨同有助於在現實層面形成認同上的共識。

  (後方支援記者:範穎薇 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