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走過百年 淡水傳教士宿舍變身巫登益藝術園區
http://www.CRNTT.com   2023-09-18 00:43:51


巫登益當代藝術園區的正門,有一道專供人行入口的小門,稱為“窄門”。(中評社 方諾妮攝)
 

  園區有兩處觀海平台,一個在主館的頂層。另一處的“望海台”則在主館的左前方。“扶搖直上九萬里”,由主館旁的旋轉梯,迴旋上升就可直至主館頂層的“望海台”。旋轉梯採用中心柱三層旋轉扶手結構,全鋼鐵材質。望海台可看見觀音山和淡海入海口的無盡視角。如果是在傍晚時分,著名的淡水八景之一“觀音夕陽”就會出現在眼前。

  主館的後方有一棟建於日據時期的小木屋閣樓“白日閣”。它的外觀是全白色,更是除了觀海平台以外整個園區的最高處。透過四面窗可見園區不同的風景,近觀可以俯瞰山景水系,遠望可以看到觀音山。一樓聯排瓦房與美術館主館形成環抱中庭戶外空間。一棵與建築同時期種下的麵包樹,剛好為這個空間支撐起一片綠蔭。白牆黑瓦,三角木梁結構,聯排瓦房可分為五個獨立空間,可用於藝術工作坊、展覽、商務活動及餐飲等多功能用途。

  這裡還有一棟狹長的紅磚中式古厝,相傳是馬偕博士的住所,在兩棟白堊洋樓尚未完工之前先住這裡。紅磚古厝是傳統的清代紅磚燕尾房,房子上方可見尖翹的燕尾建築。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倉儲空間使用而未被訪客所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