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鳳嬌認為,兩岸共同推生產性服務業是未來出路。(中評社 李仕奇攝) |
中評社漳州6月1日電(記者 李仕奇)閩南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台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吳鳳嬌在福建第一屆“台商發展論壇”中發表觀點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海峽兩岸生產性服務業的出口增速均大幅下降,競爭力逐步減弱。比較而言,台灣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出口競爭力略強於大陸,但在建築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業等具體部門的出口競爭力卻弱於台灣。未來,兩岸應積極推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早日實施,並重點推進金融、保險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等領域的合作。
吳鳳嬌認為,海峽兩岸生產性服務業的出口結構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低知識技術密集型部門為主體,結構有所優化;而兩岸生產性服務業的出口競爭力特征則是總體競爭力較弱,台灣地區略強於大陸,但在部門上存在顯著差異。
對此,吳鳳嬌為推進兩岸生產性服務業的共同發展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積極推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早日實施
吳鳳嬌表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實施,可以有效地促進兩岸人才、資金和技術等要素的流動,充分利用兩岸服務業各部門的優勢互補,這可以實現兩岸服務業的共同發展,進而提升兩岸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至今該協議在台灣方面卻遲遲未能獲得通過,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有:“黑箱操作”,“恐中懼統”等意識形態因素,以及台灣經濟發展欠佳、貧富差距擴大、擔心對中小服務業造成衝擊等負面情緒等。台灣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要強於大陸,在雙方生產性服務貿易往來過程中享有更大的優勢。因此,台灣朝野各方應擯棄政治偏見,客觀公允的看待《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為了推進協議的早日實施,吳鳳嬌認為,台灣當局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例如行業協會、媒體、專家講座等,積極宣傳和解讀協議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並加強兩岸民間組織的積極交流,打消民眾的疑慮和多餘的保守心理。
二、重點推進金融、保險和計算機與信息服務領域的合作
吳鳳嬌又指,根據測算的RCA指數可知,台灣地區在金融服務和保險服務的出口競爭力強於大陸,但是受島內市場空間狹小、大量製造業外移等因素的制約,近年來台灣金融服務和保險服務的出口競爭力持續下降,發展的後勁不足。由於台灣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早,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較高,金融法律法規較為完善,並在融資模式和風險防範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果能夠積極推進兩岸金融和保險業的合作發展,一方面台灣金融業和保險業可以依托大陸廣闊的市場空間及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有效地突破當前發展的瓶頸,取得快速的發展;另一方面大陸也可以汲取台灣先進的發展經驗,利用台灣高素質從業人員的交流,有效提升大陸金融業和保險業的軟實力,進而可以大幅地促進大陸金融業和保險業的發展。
另外,吳鳳嬌認為,台灣地區是世界重要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基地。雖然近年來台灣地區在計算機與信息服務,以及專利權和特許費服務的出口競爭力有所增強,但是在國際競爭中依然處於劣勢。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台灣企業之間通過資源共享和專利聯盟的方式進行內部消化,導致出口較少。
而大陸在計算與信息服務出口上雖相對於台灣具有一定優勢,但是由於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近年來國際競爭力未有實質提升。因此,切實推進兩岸在這兩部門上的合作發展,依靠台灣良好的業態基礎,加強兩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合作,可以提高應用型專利的創新和轉化效率,有效地促進兩岸計算機與信息服務、專利權和特許費服務的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