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美聯儲成立100周年 時下難掩沮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6 00:11:21


 

  然而好景不長,二十年代成功的政策卻在三十年代適得其反。經濟學家艾倫•梅爾策(Allan Meltzer)專著在《美聯儲歷史》中描述到:“面對崩潰的經濟,美聯儲沒有做出任何能有效促進復甦的工作,”這是很悲哀的,根據上一個十年累計下來的經驗,如果貸款需求疲軟,那美聯儲能做的事就非常有限。

  當貸款容易的時候,似乎可貸資金也就充足,這種當時的理論犯了致命的錯誤。如果市場上的貸款需求不高,那反映出來情況是經濟疲軟,為了促進復甦,美聯儲需要對金融系統大量注入貨幣,然而那時,他們卻沒有這樣做。從1929年到1932年,美國GDP下降了25%(對比2008年的次貸危機,美國的GDP只下降了4.3%),在1932年,失業率高達23%。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是美聯儲錯誤的政策將三十年代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促成了大蕭條。

  對於六十、七十年代金融危機,美聯儲的應對措施則表現出相反的一面,他們從被動應對轉向“激進主義”(activism),充分吸取大蕭條時期的教訓,很好地踐行了“主動出擊”信條。美聯儲假設提高利率會讓社會保持在近乎“充分就業”的狀態,即小於4%的失業率。實際上,充分就業也是後來的美國總統們一致承諾過的目標,以此釋放通脹預期同時放鬆信貸。到了七十年代,美國經濟的通脹率被控制在了13%以內。

  保羅•沃克爾於1979至1987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期間,他曾經將美國經濟從一場嚴重的衰退(失業率達到10.8%)引入“充分就業”的狀態,帶來的經驗似乎不言自明:保持較低及穩定的通脹,價格波動的不穩定性就會消退,隨之而來是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的穩定增長,至少那個時期的經濟看起來是這樣。從1982年到2007年,美國只出現過兩次輕微的衰退。進入九十年代,美聯儲在格林斯潘的領導下,幾乎接近無所不能的狀態,他們控制住了通脹並逐一消除影響經濟增長的威脅,例如1987年的股災,亞洲金融危機以至後來的911恐怖襲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