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昉:認識把握人口形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1-05-23 09:34:38


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長率降低、老齡化水平提高,是中國正在經歷的一個不可回避的人口轉變階段。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不久前公布,對於此次人口普查所揭示的中國人口變化趨勢,需要全面認識和把握,並高度重視其中的一些結構性矛盾,著力清除未來發展中人口因素可能設置的障礙,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達到必要的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以十足的成色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雄厚物質基礎。

  人口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蔡昉文章介紹,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2020年人口總量為141178萬,在2010年的基礎上增加了7206萬人,意味著年平均增長率為0.53%。這是一個預料之中的結果。一方面,與2000年至2010年期間年平均增長率0.57%相比,人口增長速度繼續減緩;另一方面,由於2020年比2019年多出的1173萬人實際上是兩次普查之間歷年的誤差總和,自然應該分攤到各年度的數據中,因此,普查結果並不否定過去10年人口增長逐年減慢的總判斷。總體來說,中國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在此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得到更為準確的揭示。

  生育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帶有規律性的結果,相應導致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提高,表現為人口老齡化過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現象,也是21世紀的全球大趨勢。聯合國預測數據表明,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在發達國家約為25.9%,在發展中國家(不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約為12.1%。雖然最不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目前僅為5.7%左右,但是也將迅速趕超上來。作為一個處於從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衝刺階段的國家,中國自然不會置身這個老齡化過程之外。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第一是進程快。與世界總體及主要國家組別相比,中國的老齡化進程都將是最快的。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即婦女平均終生生育的孩子數量,就已經降到了2.1這個保持人口穩定需要的更替水平之下。而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已經低至1.3。長期處於低生育水平,結果必然是人口老齡化;處於極低生育水平,結果則必然是極快的老齡化速度。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2015年至2055年期間,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將以年均2.35%的速度提高,而這個比重的提高速度世界平均為1.53%,其中高收入國家平均為0.97%,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為2.17%,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平均為1.98%,低收入國家平均為1.44%。

  第二是規模大。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老年人口,而且這個地位將長期保持。雖然中國人口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從2020年的18%左右顯著降低到2055年的13.2%,屆時中國將不再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但是,同期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將僅僅從23.4%左右降低到22.6%,意味著將繼續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老年人口。

  第三是“未富先老”。即老齡化程度在世界的排位顯著高於人均收入的世界排位。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比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13.5%左右,但顯著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然而,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8.7%,其他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約為12.5%,高收入國家平均約為24.1%。這一特征將長期保持不變。2035年,中國老齡化率預計超過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但屆時預期達到的人均GDP約為23000美元,仍低於2019年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人口老齡化挑戰中的機會窗口

  文章認為,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長率降低、老齡化水平提高,是中國正在經歷的一個不可回避的人口轉變階段。相應地,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應對人口峰值和負增長帶來經濟增長衝擊,以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則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任務。我們所要做的,便是通過改革和政策調整把挑戰轉化為機遇。一方面,按照中央關於“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的部署,盡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推動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另一方面,學會與老齡化共舞,科學應對人口變化的供給側和需求側衝擊,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確立的增長目標,是考慮到這一時期面臨的重要挑戰而提出的,因此,老齡化的嚴峻性並不是人口普查數據初次揭示出來的,也絲毫不會改變我們對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有人擔心,中國的低生育水平和高老齡化率及其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會進一步減緩經濟增長速度,會妨礙實現2025年和2035年的人均收入目標。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首先,中國未來的勞動力供給雖不能指望新成長勞動力的增加,卻可以靠勞動力轉移來滿足。目前,中國農業勞動力比重為25%左右,與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3.1%相比,仍有約22個百分點的勞動力轉移空間,而每一個百分點就代表著800餘萬勞動力。此外,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3.9%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4%之間,仍然存在18.5個百分點的差異,通過把進城務工人口轉變為市民,可以顯著穩定勞動力供給。其次,在關鍵領域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可以產生增加要素供給和提高生產率的效果,因而可以提高潛在增長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口變化趨勢確有衝擊經濟增長的風險,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要重視以往關注不夠的人口因素風險,即需求不足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效應。根據一般規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會出現兩個人口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以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為標誌。2012年,中國15歲至59歲人口達峰並轉入負增長。這造成對經濟增長的供給側衝擊,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和實際增長減速。總體來說,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的下行趨勢,與潛在增長率的下降預期是完全吻合的,說明這期間沒有遭遇來自需求側的衝擊。如果需求因素始終能夠滿足潛在增長率的要求,目前預測的增長潛力尚屬合理增速區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