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看人口變動的長期趨勢及其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1-05-22 09:15:52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定期開展人口普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的明確規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這次普查摸清了中國人口總量及其變動趨勢,也查清了人口結構和分布的最新變化,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人口這一最大國情提供了最基礎的信息。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副研究員蔡翼飛文章表示,“七普”數據為制定和完善未來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提供了基礎決策依據。“七普”數據提供的信息,有助於更加準確地把握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狀況,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七普”數據還有助於準確分析判斷未來中國人口形勢,準確把握人口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特征和新趨勢,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對於調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動人口結構優化、促進人口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普查數據反映的人口變動總體情況 

  文章分析,與過去歷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使用了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更廣泛地調動了社會資源,也採取了更加嚴格的質量控制方法,使得普查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進一步提高。事後質量抽查的結果顯示,此次普查的漏登率僅有0.05%,低於國際上一般認可的3%的標準,表明“七普”是一次高質量的人口普查。

  根據此次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與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相比,下降0.0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儘管中國人口總數仍在增長,但增長速度不斷下降。與此同時,人口結構呈現出以下主要趨勢和特點:

  一是0至14歲人口數量和占比有所提高。此次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0至14歲少兒人口數量達到了25338萬人,占17.95%,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但同時,2020年出生人口規模為1200萬,與往年相比有大幅下降,比如2019年出生人口1467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1527萬人,2017年出生人口1728萬人等。在出生人口不斷下降的情況下,0至14歲人口占比不降反升,主要是此次人口普查誤差率降低、準確性提高所致。多出的人口顯然不是一年或兩年增加的結果,而是每年抽樣調查的誤差積累所致。一般來說,在分析人口數據時,不能將普查年份數據和非普查年份數據直接進行對比。因為非普查年份人口數據是以普查年份數據為基礎,再加上當年抽樣調查數據估算所得,難免出現誤差,而每一次人口普查都是一次矯正人口數據的機會。

  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占比雙下降。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為89438萬人,與2010年的93962萬人相比減少4524萬人;同時15至59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從2010年的70.14%下降至2020年的63.35%,降幅達到6.8個百分點。

  三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快速加深。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比達到18.70%,65歲及以上人口1.91億,占比為13.5%,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四是出生性別比向正常水平回歸。“七普”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了6.8。出生性別比偏高是中國過去面臨的一個嚴重的人口問題,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變化,出生性別比正在快速回歸正常水平。

  生育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人口的長期增長趨勢,國際上一般認為2.1的總和生育率為更替水平,低於2.1稱為低生育水平。中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和生育率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總和生育率為1.18,這次普查顯示總和生育率為1.3。影響生育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策性因素,但主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婦女參與社會勞動的程度等。筆者以2015年分年齡性別結構人口為基數,並根據“七普”提供的最新數據,使用人口學中的隊列要素預測模型,對2035年的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進行預測,結果顯示,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末期或“十五五”初期達到最大值。

  勞動力供給呈現數量下降、質量提升的特征 

  文章指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規模和占比都進入下降區間,這將是一個長期和穩定的趨勢。15至64歲人口比重的峰值水平為2010年的74.5%,從2011年開始下降,2020年降至68.5%;15至64歲人口規模的峰值水平為2013年的100582萬人,從2014年開始下降,2020年降至96776萬人。隨著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不斷下降,勞動力資源豐富時代已經過去,未來中國更多需要通過提高勞動力質量來彌補數量下降對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可喜的是,“七普”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素質提升很快,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增幅達到0.83年,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

  勞動年齡人口是勞動力供給的蓄水池,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供需形勢將會發生變化。近年來,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維持在5%的水平,這一水平與中國自然失業率基本一致,說明勞動力市場一直維持著供需緊平衡的狀態。為考察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走勢,我們根據各教育階段學生畢業人數推算出城鎮每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數量,以此作為供給規模,根據非農產業就業增長對非農產業增加值增長的彈性預測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數,以此作為需求規模,再根據供需缺口計算出城鎮失業率的變化。結果顯示,2020年以前,城鎮失業率在5%至5.5%區間波動,2020年以後將不斷下降,2025年將降至4%以下。這表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所帶來的勞動力供給量減少,將導致勞動力市場供給短缺問題日益凸顯。但從勞動力供給的質量來看,新進入勞動力市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將大幅提高,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人口占比預計將從2020年的26%降至2025年的21%,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比將從41%提高到2025年的50%。

  整體來看,中國勞動力供給呈現數量下降、質量提升的特征。一方面,勞動力供給減少會導致工資提高從而加大企業用工成本,但從全社會看,工資提高是更高質量就業的體現。站在經濟發展全局看,工資提高也有利於增加消費、拉動內需,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另一方面,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從而彌補勞動力數量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