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記者 林艷)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紅日前表示,因為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其主張中的合理成分失去了可行性,不合理成分加大了她的局限性。一方面得到泛綠陣營的喝彩,一方面加大了人們對其大陸政策的擔心,成為民進黨走完“執政最後一里路”的阻力。
劉紅說,兩岸關係是兩岸最為關心的大事要事,從兩岸關係看民進黨主席換屆一事,最大的看點也在其大陸政策方面。她說,6年來,圍繞兩岸關係和大陸政策,蔡英文提出過不少主張。在政治論述上,她忠實地沿著民進黨的既定方針,面對兩岸關係結束陳水扁時期的緊張階段、開始全面轉為和平發展的現實,調整了許多陳水扁推出的“極端台獨舉措”,提出了具有其特色的大陸政策(蘇貞昌任黨主席兩年間又進行了修改)。
第一,在政治論述上,強調“捍衛台灣、守護主權與國家安全”,要突出“台灣性”,弱化“中國性”,建構“新的國家、新的台灣認同,邁向台灣主體性的重建時代”,目的就是要“捍衛台灣主權,塑造台灣主體性”。強調要通過“修憲”完成台灣的“主體重建”,給予“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的“一定正當性”,形塑台灣的“國家意識”。未來“憲政改革”最需要繼續努力,等到人民有足夠共識時,再進行下一階段進程,“我們是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的主權是我們自己的”。對於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認為“九二共識”“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處理台灣與中國的問題,不能陷入歷史的框架裡,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壓縮了處理的空間,‘九二共識’就是歷史框架,就是政治前提。”圍繞“台獨黨綱”和“台獨主張”,與一些人的赤裸裸的主張相比,蔡英文則說得模糊一點,但性質和目的沒有改變。
第二,在政策主張上,一是表示“民進黨願意聽聽中國大陸的意見,歡迎到民進黨總部或智庫,大家一起坐下來談”;“民進黨比國民黨,將更能穩健地處理對中國的關係。不會陷入兩岸的框架,不會讓台灣迷失方向”;她是兩岸關係的“一個有力的、穩定的掌舵者”。
二是強調兩岸“許多文化、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包括在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社會認同方面存在差異”;要“把民主與人權議題納入兩岸清單,將人權條款置入與中國大陸簽署的各項協議,以支持中國民主化進程”。
三是阻撓兩岸交流,“逢中必反,逢中必鬧”,對於兩會商談和簽署的21個協議,總是挑刺和挑撥一番,總是從反面和負面去理解。為了挑起社會不滿,主打“階級牌、貧富牌”,聲稱兩岸經貿圖利大財團,造成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撥弄是非,干擾和平發展。最為典型的是,2008年11月4日圍攻第一次參訪台灣、參加兩會對話的陳雲林會長,2014年3月她的基金會成員占領立法機構組織反服貿活動。
但,劉紅認為,因為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其主張中的合理成分失去了可行性,不合理成分加大了她的局限性。一方面得到泛綠陣營的喝彩,一方面加大了人們對其大陸政策的擔心,成為民進黨走完“執政最後一裡路”的阻力。
劉紅日前在提交給“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的論文中作出上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