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記者 林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金東輝日前出席在青海西寧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表示,台灣“反服貿運動”有著更深層次的經濟、政治、社會與兩岸因素,同時對兩岸關係發展、台灣政治社會變革的影響甚巨。
金東輝首先分析了產生“反服貿運動”的四個方面因素:
首先,從經濟層面上看,台灣經濟的不景氣使台灣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出路感到迷茫。
其次,所謂的“恐中”、“拒中”情緒起了相當的作用。在這場運動中,台灣學生並非單純反對國民黨當局的“黑箱作業”,也有人更多的是憂心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傾中”,以致傷害台灣的利益。
再次,民進黨起了推波助瀾乃至暗中指導的作用。
最後,新媒體在這次運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反服貿運動”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時髦運動,使一些並不反對服貿協議或者對服貿協議是什麼還都沒弄清的大學生及其他青年人也走上街頭,參與了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
同時,金東輝也分析了“反服貿運動”的後續影響。他說,“反服貿運動”對兩岸關係發展、台灣政治社會變革的影響甚巨。可以說,經此運動,今後兩岸任何協議的通過都將不易,而所謂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將使兩岸進行新的協議協商舉步維艱。另外,所謂的“憲政”問題、“公民不服從”問題等,都將進一步影響台灣政治格局的變化乃至階級政治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