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烏衝突帶來四個重大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22-12-29 10:04:41


 
  防不勝防的空中防線

  伴隨著俄烏衝突中無人機的大放異彩,外界普遍提出疑問:防空系統為何無法實施有效攔截?特別是俄烏衝突初期,俄地面部隊配備有相當完備的防空系統——既有S-300、S-400遠程防空系統,也有伴隨野戰部隊機動的“山毛櫸”系列中程防空導彈和“道爾”系列近程防空導彈,當時就連西方觀察家也普遍認為,TB-2無人機很難在這樣的防空系統面前生存。但出乎外界預料的是,TB-2無人機多次成功摧毀俄軍“道爾”“山毛櫸”防空系統。美國“動力”網站認為,防空系統無法24小時不間斷開機,烏軍無人機可能是利用了俄防空系統關機休整的時機進行突襲。位於縱深地區的俄軍戰略轟炸機機場接連遇襲後,還有分析認為,烏軍無人機能夠成功突襲與北約通過電子偵察探察到俄軍防空網絡的漏洞有關。

  相比俄軍防空系統的表現拙劣,北約提供的防空系統在無人機面前同樣表現糟糕。今年3月,一架疑似烏軍的老式圖-141無人機從烏克蘭境內升空,沿途穿過多個北約國家,飛行距離超過500公里,最終在克羅地亞首都附近墜毀,北約防空網絡對此毫無察覺。在俄軍利用“天竺葵-2”自殺式無人機對烏克蘭後方基礎設施發動空襲後,儘管美歐接連向烏克蘭提供了多種防空導彈,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特別是防空導彈的價值遠超被攔截的廉價無人機,陷入了“成本泥潭”。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由於無人機的滲透和襲擊存在目標小、探測難和時間不確定等特性,使得傳統防空系統的防禦漏洞百出。近日韓國出動多種戰鬥機、直升機和防空火炮都沒有能攔住朝鮮無人機,再度證明了無人機攔截難度大。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總結稱,俄烏衝突中,雙方對無人機的創新性作戰使用震動了全球軍事界,如何應對低成本、數量大的無人機集群攻擊成為擺在軍事強國面前的全新課題。《環球時報》記者在今年珠海航展採訪期間瞭解到,針對大規模無人機集群的攻擊,目前尚缺乏“一錘定音”的有效武器,需要結合多種探測和打擊手段、利用體系化作戰模式才能加以應對。

  “陸軍無用論”遭反思

  在俄烏衝突之前,美國在歷次局部衝突中以壓倒性空中力量“開道”的作戰模式,讓不少觀察家鼓吹“陸軍無用論”,認為陸軍的地位將淪落到陣地占領和戰場偵察等次要角色。

  但在俄烏衝突中,雙方展開大規模地面衝突,無論是初期俄軍裝甲集群的縱深穿插,還是中後期的大規模炮戰,都是傳統陸戰裝備扮演主要角色。西方軍事觀察家認為,絕大部分國家並沒有能力像美軍那樣依靠壓倒性的空中力量獲得戰場優勢,何況美軍在局部衝突中的對手相對弱小,美軍是否有能力在面對“同等對手”時依然能憑借空軍“開路”還是未知數,因此傳統陸軍,尤其是陸軍主戰裝備重新受到各國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