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軍高能激光武器短期難以跳出研製“螺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09:16:32


 
  一是收縮“戰線”。一改此前“攤大餅”似的發展模式,聚力推進功率在10千瓦至150千瓦間的激光武器實用化,突出陸海基戰術激光防禦建設,將此前分散在各軍種和國防部的項目整合成5個大項,連續兩個財年暫停給技術難度大、短期難見效的激光反導武器研究項目撥款。

  二是持續增資。從2016財年開始,美國防預算持續增加對定向能技術研究的投入,經費配置明顯向“先期部件研製與樣機開發”層級以上的科研活動傾斜。2017至2019財年期間,美國用於定向能武器研製的支出提高了一倍以上。特別是2018年新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頒布後,美陸海軍定向能武器預算年均分別上升了23%和28%左右。

  三是加緊驗證。近3年,美軍激光武器實驗驗證活動頻次顯著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至2021年兩年間,就進行了近10次試驗,包括擊毀無人機、無人船、導彈等目標的作戰試驗,以便為未來量產和實戰部署積累數據。

  彎路之後“改道”,源於焦慮

  在高能激光源發生裝置的技術路徑選擇上,美軍起初考慮的是通過化學反應來產生激光。最顯著的成果就是美國陸軍與以色列合作研製的戰術高能激光武器。它採用氟化氘激光器,可有效攔截20千米以外的導彈或5千米以外的火箭彈。

  不過,隨著對激光功率要求的提升,化學激光器存在的體積難以控制、維護性較差、打擊持續性不足等先天缺陷漸漸暴露出來。美國空軍曾在氧碘激光器基礎上啟動了“戰術高能激光戰鬥機”項目,旨在給戰機配備用於近程防禦的激光武器。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如果要實現100千瓦的功率輸出,氧碘激光器將重達80噸,只有大型運輸機才能裝載,且空中最多“開火”24次就要返回地面補能,發展空間非常有限。陸海軍基於化學激光器的高能激光武器項目也遇到類似問題。於是,美國不得不放棄了研究已久的化學激光器技術。

  走彎路當然令人沮喪,但伴隨這個過程,收獲也客觀存在,比如其在波束控制、抗干擾傳輸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這些經驗後來被應用到“改弦易轍”後的新項目——基於固體激光器和自由電子激光器的高能激光武器開發中。但是,也正因為轉換方向不久,美軍要想快速推動新的激光技術向武器轉化並不容易,因為太多的技術突破需要用足夠的時間來換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