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最新報告重點關注中國海軍與核武器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9:48:13


 
  按照美國國防部在報告中的判斷,中國在5年內就會將核彈頭數量增加到700枚。並且在10年內將這一數字進一步鞏固到1000枚——在外界看來,相比目前已經發現的發射井數量,美國的推測對於美國似乎“更為樂觀”,但即使這樣,相比美俄目前各自保有1550件部署狀態的核武器,這巨大的規模對當代全球核力量的對比,尤其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優勢地位也會產生巨大挑戰,導致美國國防部需要在相關情況被證實後延後發布了報告,以便美國國會準確及時地了解當代的中美戰略力量變化。

  對於美國而言,雖然在發現中國的核武庫建設節奏上沒有占上先機,但至少是在發射井投入使用之前就發現了相關情況,特別是由於美國現役幾款戰略核武器的換代計劃目前都剛剛開展,再加上美國已有的核武庫規模眼下還處於優勢,理論上留給美國調整本國核戰略的時間雖不充裕,但也說不上緊張。不過在此之前,美國需要在國內先制定一個重要的決策:面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及對美國原本絕對核優勢的挑戰,美國是對其聽之任之,還是“迎難而上”,使用各種手段繼續確保美國在這一領域的絕對優勢。

  “承認現實”自然最為容易。無論是按照原計劃有限地更新本國核武庫,對中國的相關進展聽之任之,還是主動與中國展開核武器領域的軍控談判,以美、俄、中三國部署核武器比例接近1:1:1的態勢,控制各國的核武器總規模或者展開進一步的核武器削減工作。這樣做要麼不需要在現基礎上額外增加美國在核武器領域的投入,要麼還能因為核裁軍減少美國維持核武庫的支出,代價則是美國徹底承認中國與美國平等的核大國地位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國家實力,並且重新定位和調整中美關係以及兩國全方位的對華和交往方式。

  但至少從目前美國國內政壇的環境來看,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在“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說話”這件事上都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在美國實際能夠做到對華優勢,特別是絕對優勢領域越來越少的時候,要讓美國人在核武器這個從未受到中國挑戰,並且在全球占據優勢30年的領域放棄這一地位的難度異乎尋常的大。

  至於“迎難而上”,則是經典冷戰思維下的對抗反應:既然美國要維持對華的核力量優勢,那就應該針尖對麥芒地擴大核武庫,同時更新相應的投擲載具和核彈。美國目前的確已經在進行新一代核載具的研製——B-21戰略隱身轟炸機據稱已經有了原型機,並將在一兩年內展開試飛;“哥倫比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首艇也已經於2020年10月1日開工,計劃在2027年左右服役;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GBSD)也計劃在2023年進行首次試射。相比中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和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研製進度,美國人的進度甚至還要更樂觀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