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反無人機裝備發展迅速
http://www.CRNTT.com   2021-06-25 12:52:08


 
  方興未艾,不斷賦能

  近年來,俄羅斯在反無人機裝備研發方面,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系統集成概念,不斷為無人機賦能。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反無人機領域,以實現對無人機威脅的快速探測、持續跟蹤及敵我識別。卡巴斯基實驗室在去年研發了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卡巴斯基反無人機系統”。它通過構建人工神經網絡,分析處理重要設施周邊各類傳感器收到的數據,同時運用特殊算法,迅速發現和識別無人機,自主進行分類,判斷敵友,有針對性地做出反應。

  俄自動裝置公司前不久也測試了一款基於人工智能的反無人機系統。它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檢測其他無人機身份,自動識別、辨別敵友。該系統的運輸較為方便,從部署到運用所需時間不超過5分鐘,作用範圍高達30千米,反無人機性能得到較大提升。

  另一方面,系統集成概念正在使俄羅斯的反無人機系統攥指成拳。

  當前,俄羅斯各個軍種都擁有自己的反無人機系統。在此基礎上,俄國內學者提出,要建立通用反無人機概念,制定反無人機指揮控制通用技術標準,實現反無人機系統互操作和新技術“即插即用”,不斷提高反無人機系統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兼容性。

  與之相對應,俄軍近年來在逐漸強化“多軍兵種協同”“多手段融合”反無人機理念。根據在國外實戰的經驗,俄軍總結出“電磁金鐘罩+火力攔截”的戰法,即利用電子戰系統構成一個電磁拒止區域,壓制甚至關閉拒止區域內的通信信號,然後使用地面火力對無人機進行攔截打擊。

  去年12月,俄軍在一次演習中展示了“電子偵察干擾+火力攔截+煙幕掩護”新戰法。先是防空部隊探測目標,而後是電子戰部隊進行干擾壓制,接著防空部隊釋放煙幕,將保護區域掩蔽起來。最後,防空部隊使用“道爾-M1”和“鎧甲”防空系統將無人機目標擊落。

  由此,可以預見,俄羅斯為保持軍事強國地位,今後必將繼續抓緊反無人機裝備研製及系統完善工作,以尋求與其軍事大國地位相稱的反無人機能力。

  來源:解放軍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