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空軍某基地:體系磨礪鑄空中精銳
http://www.CRNTT.com   2020-11-30 10:03:56


 
  在他們眼中,參謀團隊勝過王牌參謀——基地演訓任務,“中軍帳”裡沒有不換的主角,所有參謀輪流上陣。剛調進機關的年輕參謀也要拋開稿子、對著地圖,現場陳述作戰構想。基地作戰指揮中心主任李福瀚說,從最開始時的汗水涔涔,到如今的鎮定自若,參謀們越練越有底氣。

  在他們眼中,戰場上擊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對手——重大演習現場,面對無人機群,往日“唱配角”的電子對抗分隊率先出手,成功制“敵”。基地某處處長楊晨感慨萬千:指揮員的頭腦首先要跨界,只會用自己本專業、本領域的力量打仗,注定無法決勝未來戰場。

  談起過去體系訓練與現在體系訓練的不同,文俊飛說,關鍵在於樹立體系作戰思維。

  比如標準——同一時間裡,多支兵種分隊從外區抽組而來,在基地指揮下參加聯合演習;而基地的多支兵種分隊也被抽組到外區,參加戰訓任務。“沙場點兵不再點‘建制力量’,而是點‘模塊組合’,呼喚著能力標準的體系化、模塊化。不同要素、不同戰位能夠隨機組合、即插即用,才能成為制勝鏈條上的一環。”文俊飛說。

  再比如規則——“千軍萬馬匯聚體系戰場,如果沒有協同規則,好比沒有交警和交規,必然打亂仗。”文俊飛認為,這個協同不僅是紙面上的協同計劃,更是腦路的協同、准星的協同、彈道的協同。為此,基地組織骨幹下工夫梳理出一套多軍兵種協同規則,“雖然只能算是1.0版本,但是邁開了關鍵的第一步。”

  “推進體系訓練,我們有優勢,更有難處,甚至是風險,但再難再險也要按打仗要求練。”基地訓練處處長趙曉春打了一個比方——這好比轉動“飛輪”,啟動時,克服阻力很費勁,轉得很慢,漸漸地就會不斷加速。

  採訪中,記者聽到幾個官兵“沒想到”的故事——

  一次比武競賽,某雷達旅二級軍士長楊君,沒想到自己的對手居然是某電子對抗團下士彭頂。不管雙方如何優秀,這次考核一定要“PK”掉一個。這種考核很殘酷,但必須這樣考,才能打破兵種藩籬。

  一次業務集訓,某旅飛行員李鵬,沒想到自己會走進雷達操作方艙,甚至還去了相關科研機構,從原理到操作學了個遍。學成歸來,他豁然開朗:“用對手的眼睛看自己,才知道軟肋在哪裡!制勝招數往往就藏在交流的細節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