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首款艦載機殲-15,也叫“飛鯊”。2012年11月25號,當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降落時,引來世界普遍關注的目光。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發展中一款
具有里程碑式的艦載機,殲-15,
是怎麼研製、打造出來的?
又是什麼支撐研發人員們嘔心瀝血,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去研製殲-15?
攻克難題僅花兩個月 科研人員搏命殲15
殲-15艦載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研製的。它長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有12個武器外掛點,可掛載空空導彈、反艦導彈、火箭彈、航空炸彈等多種武器;配裝2台大推力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32.5噸,最大飛行速度2.4馬赫,實用升限20000米,航程3500公里。
2012年11月25日,殲-15艦載機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首批完美著艦,成功實現雙劍合璧,中國航空工業由此實現從陸地到海洋的跨越。在國外看來,至少要花上一兩年時間,才可能攻克的艦載機起降問題,卻讓中國航空工業的英雄團隊,僅在遼寧艦服役兩個月就做到了。但就在世界見證中國智慧、世界奇跡的時候,殲-15艦載機總指揮長羅陽卻因積勞成疾,永遠地離開了,去世時,他年僅51歲。
是什麼讓研製人員不惜犧牲生命的代價,
也要打造這款世界先進能力的艦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