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反導專家:在戰爭前為國家拿出殺手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5 15:53:27


 
  創新需要勇氣,突破離不開膽識。在攀往科技巔峰的途中,陡坡峭壁是難關,也是機會,咬牙攀上去了,就能實現技術的突破,甚至創造奇跡。

  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某型地地常規戰術彈道導彈,是專門針對軍事鬥爭準備的“撒手鐧”武器,急需定型、裝備部隊。

  要完成該類導彈的鑒定定型,通常需要進行9次成功試驗,但當時,基地只有4枚試驗彈,而且導彈發射陣地與效應靶場之間的距離遠遠小於導彈射程。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只有30多歲的陳德明大膽接受了這個超常任務。連續數月,陳德明都泡在辦公室,大腦連續高速運轉。經過不斷改進不同射程之間射擊偏差的折算方法,他終於利用特殊的射擊偏差折算方法和命中精度評估方法,準確評定了導彈命中精度指標。這一重大技術突破,保證了該型導彈第一時間完成試驗、裝備部隊,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量。

  十年後,基地新建了滿足最大射程的靶場。該型導彈先後進行了數十次試驗、訓練和演習飛行。大量的射擊偏差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導彈射擊精度與當初陳德明的估算結果高度吻合。導彈使用方的一位老專家感嘆道:“你們創造了導彈武器試驗鑒定的奇跡!”

  2005年10月,我國某重大專項任務第一次飛行試驗即將進行。這次任務,時間緊迫、狀態複雜,沒有任何經驗和成果可以借鑒,實施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建立准實時脫靶量計算模型時,科技人員遭遇了巨大困難。試驗日期迫近,大家的心情焦灼起來。就在距離飛行試驗不到10天時,陳德明出現了。他把所有人員召集到一起,共同研究解決辦法。1個小時後,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型橫空出世。問題迎刃而解,任務一舉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