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失速——“小飛機講尾旋,大飛機講失速”,在大飛機試飛過程中,它被視為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科目。世界試飛史上,曾有試飛員由於飛失速壓力過大,“一夜白頭”。
對運-20的試飛員們來講,這更是一個從未涉足過的科目。“說實話,我當時做好了‘請外援’的思想準備。”運-20試飛總師霍建武曾坦言。
但是,試飛小組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失速科目飛出來!
這並非盲目的自信——開飛前,他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進行了充分的實驗驗證,操控技術、飛行經驗都已積累到位。
第一個飛行日,試飛員4次進入失速,成功改出。在之後的試飛過程中,他們數百次進入失速,在空中不斷逼近極限,一點一點摸清了各種條件下的狀態數據,徹底攻克大飛機失速難關。
“失速”能力的具備,對於一支試飛隊伍的水平具有里程碑意義。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像顫振、大側風、高溫高原……這些在以前民用運輸機試飛中不得不依靠“外援”的高風險科目,被試飛員們一項一項“啃”了下來,取得了大量“零”的突破。
“運-20飛機從頭到尾,全部由我們中國人自己飛出來。”鄧友明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