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本月10日至12日訪問印度時宣布,美國和印度原則上同意共享軍事後勤基地,但協議草案還有待最後商榷。印度防長帕裡卡爾表示,印度和美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簽署《後勤保障協議》。如果雙方最終簽署這一協議,那將標誌著印度在外交政策方面開始擺脫傳統上的模糊和搖擺,轉而開啟一種基於實用主義的“莫迪化”安全模式。
《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這種“模式轉變”並非一日之功。早在2004年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執政時期,美國就向印度提出簽署包括《後勤保障協議》在內的美印關係3個“基礎性協議”,其他兩項分別是《通信互操作性與安全備忘錄協議》《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只是當時的辛格政府對此多有疑慮,擔心那樣將使印度丟掉其外交政策層面的“戰略自主”和不結盟立場。不過,雙方還是在2005年簽署了《美印防務關係新框架協議》(2015年更新後又續期10年),2012年又簽署了《防務技術與貿易倡議》。莫迪自其上台執政之初便開始以更大的熱情和意志,推進前任“團結進步聯盟”政府在這些領域已經開啟的進程。印度國防部長帕裡卡爾2015年訪美時就曾暗示,印度或將重新考慮與美簽署前述那些基礎性協議的立場。因此,這次美印就共享軍事後勤基地達成原則上的共識不應被視為出人意料之事。
首先,同美國漸進且愈發深入的戰略接觸表明印度希望從本國利益出發,增進與美國在聯合研發領域的對話,進而加強兩國防務合作。印美兩國戰略利益趨同,或與印度和中國在國家綜合實力方面的不對稱現狀有關,當然也是因為印中兩國在雙邊、地區以及一些全球性事務上存在分歧。莫迪政府意識到,基於與中國在綜合國力方面的這種不對稱,印度在邊界、跨境恐怖主義或中國挺近印度洋區域等問題上,很難獲得中國讓步。或許正是由於這些因素以及中國與巴基斯坦達成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莫迪政府才接連宣布在南海航行自由問題上與美國、日本和越南保持一致。這讓中國很不高興,儘管印度並未同意與美國在南海搞“聯合巡航”。
其次,在加深與美國合作的過程中,印度的主要著眼點在高新技術方面,希望借助共同開發和生產提高本土防務技術水平,建設堅實的國防產業根基,減少對進口武器系統的依賴並增加國防出口等等。比如,雙方已經開始探討在航母設計與操作、噴氣引擎技術以及戰機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可能性。美國方面一直堅持,要想實現這種技術合作,雙方必須先簽署“基礎性協議”。不過,兩國在這些方面的合作情況如何,還得看在雙方均捲入實際的衝突時,印度如何執行《後勤保障協議》。而在該協議最終簽署前,這個問題還只是一個假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