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殲16電戰與殲20:中國“魔術師”登台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9 08:59:05


“蟲子”會魔術,“猛禽”擋不住,不過只是特例,并非電子戰飛機的專職。
 
  “天弓1”型導彈是台灣在美國技術支援下研制的一種防空導彈,項目從1979年開始實施,負責研制的台灣“中科院”稱,他們獲得了美國“至少85%”的“愛國者”導彈的相關技術。後來在研制過程中又獲得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AN/SPY-1雷達的相關技術。1993年開始正式服役的“天弓”導彈實際上差不多是“愛國者”的導彈加上“標准2”的引導作戰系統構成的混合體。客觀地說,這種導彈技術水平不低。可以說,這一個導彈營的作戰實力差不多能抵上半艘“宙斯盾”型驅逐艦——因為照射雷達數量、備彈量只有戰艦的一半。

  當時我空軍的電子對抗能力相比之下則大大不足:作為空軍主力的殲-6戰鬥機,大部分終其一生也沒有裝備簡單的雷達告警裝置;另兩大主力——強-5II型強擊機和殲-7戰鬥機當時已有雷達告警裝置和箔條\曳光彈投射裝置,但也只能算聊勝於無;而殲-8II戰鬥機當時雖有一定的對抗能力,但也相當簡單,用處不大。當時我軍唯一較先進的自衛電子對抗設備只有蘇-27戰鬥機翼尖掛載的電子對抗吊艙(當時蘇-27在我軍中就像現在某些網絡小說里回到過去時空的“穿越者”一樣)。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要攻台,我軍只能依靠數量優勢,不畏犧牲,強行實施突擊。

  可以說1996年如果強行攻台,電子對抗能力和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幾乎完全缺失的我空軍傷亡慘重是必然的,更不要說我軍還要分心面對台灣空軍大量的F-5E、F-104戰鬥機乃至IDF戰鬥機的攔截,美國當時還有很大的可能出兵幹涉……

  切膚之痛讓我軍從那時起下了很大的功夫,建立自己的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這也是現代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為了瓦解台灣的防空網,解放軍的第一想法是依靠我們絕對優勢的項目——彈道導彈。最簡單的做法是用精度較高的彈道導彈直接打擊敵方防空導彈陣地,但這樣敵方很可能迅速轉移,當時我軍的天基和空中偵察能力還難以滿足在敵方導彈部隊轉移前向彈道導彈提供目標坐標的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