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裝備盛宴背後的中國空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3 08:53:36


資料圖片: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何曉莉。
 
  作為體系作戰中的不同角色,除了最近備受關注的空警-500,運-8指揮通信機也一再亮相。

  “與預警機相比,指通機雖然沒有預警探測等功能,但它的指揮容量、通信距離都比前者高,可以與預警機搭配使用、各顯其能。它還可以處理一些僅靠衛星不能完成的短程、大容量通信,戰場生存能力也更強。”王明亮說,這種飛機就是要解決體系化作戰的需求。

  “要把各種作戰要素連在一起,首先需要解決通信問題,所有戰場的作戰要素都要能夠入網。沒有指揮中樞是聯不起來的。”他解釋說。

  指通機的另一個意義是滿足遠程、遠海作戰的需要。“它實現的是一個信息‘中繼’的功能,在本土之外,將通信信號向更遠的距離傳輸。”王明亮說,“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一個國家空軍能夠實現遠程機動作戰的重要標誌。” 

  從“肉眼”到“衛星”

  特級飛行員李秋,八一飛行表演隊原隊長,曾3次參與國慶閱兵,其中1984年、1999年在空中梯隊,2009年是地面指揮部成員。

  “1984年和1999年,我們表演隊的殲-7都是與轟-6一起飛編隊,當時從兩個機場起飛,為了空中會合想了很多辦法。”李秋說。

  那時飛機上沒有機載導航設備,地面導航也十分簡陋,即使最好的殲-7戰機也只靠機上兩個羅盤定位。八一飛行表演隊提出,如果遇到極端天氣、兩種飛機會合困難,是否轟-6可以退出,由表演隊單獨組隊通過天安門。

  “轟-6的師長說不行,無論如何也得想辦法參閱。”李秋說,“後來採取的方法是,他們先飛到我們機場上空,低空通過,我們起飛5架跟它會合;他們再低空通過一次,我們再起飛5架會合,最後整個編隊集齊,往閱兵航線飛——他們多通場幾次,反正轟炸機油料多。”

  這個模式叫做“釣魚”,保證了低氣象條件下的空中會合。

  一直到1997年前後,李秋才接觸到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