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裝備盛宴背後的中國空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03 08:53:36


資料圖片:殲-11B戰機將成為中國空軍未來執行遠程空優作戰的主力。
 
  12架殲-11B組成經典的“右機楔隊”,在師長雷凱的率領下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2009年國慶閱兵,時任團長的雷凱是空中“殲-8F梯隊”的備份長機。

  那次的空中梯隊中仍有41架二代戰機,由殲-10、殲-11構成的三代戰機陣容為35架。

  “受閱機型的編成,反映了部隊的武器配備情況。”雷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作為直接擔負作戰任務的“拳頭單位”,他所在的師有3個團當時裝備了殲-8F、殲10和殲-11B飛機,在當時的空軍航空兵師中已是“最好的配備了”。

  “三代機數量有限,不可能把精良裝備都放在一個師裡。”雷凱解釋,新老戰機搭配使用,是轉型升級中的空軍必須經歷的過程。

  如今,二代機已全部退出閱兵場。

  閱兵場上的裝備,必然是該軍種的主戰裝備,至少“已經服役、性能穩定、數量夠多。由此可見,這6年來空軍主戰飛機的整體質量上了一個大台階”。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亮告訴記者,2009年中國空軍三代戰機的數量與周邊對手“剛剛持平”,而今天,“我們的規模優勢已經建立起來了”。

  更多行家對中國空軍的觀察,則是體系作戰能力的躍升。

  所謂體系作戰能力,可以通俗地解釋為“作戰力量如何才能擰成一股繩”。

  此次受閱的10個空中梯隊中,混編梯隊占到6個。預警機帶指揮通信機、指揮通信機帶殲擊機、加油機帶殲擊機,以及海航的警戒偵察機帶殲擊轟炸機、陸航的多型武裝直升機……“未來空中戰場的體系作戰一定是由多個機種、多個要素組成的。”國防大學教授吳國輝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受閱飛機這種‘模塊化’的編組,正是反映了我軍體系化作戰的構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