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應該是中國未來戰略轟炸機的模板,這已經逐漸形成了共識。 |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機翼扇動一次。”很多人都聽說過普京的這句名言。被“普大帝”視為戰略核力量代表的,不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洲際導彈與核潛艇,而是俄羅斯人西科斯基發明於一戰前夕的戰略轟炸機。
錢江晚報報道,昨天,一架俄空軍圖-95戰略轟炸機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墜毀。顯然,這與俄戰略轟炸機近年來不斷提升巡航強度有關。
近日,中國國家英文報紙《中國日報》以整版篇幅發表文章《中國可能計劃發展遠程轟炸機》,表示轟-6系列難以滿足空軍作為“戰略軍種”的需要。這引發法新社等外媒高度關注,認為這是中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宣言書”。
中國需要戰略轟炸機嗎?我國未來的戰略轟炸機會是什麼樣?帶著這兩個激動人心的問題,記者請教了錢報智庫、著名軍事觀察家李小健和宋忠平。
為何要砸重金發展戰略轟炸機?
智庫觀點:它已成為我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最大短板
今年1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了位於陝西的轟炸機部隊,并登上了新型轟-6K中遠程轟炸機。之後習近平表示,已將解放軍空軍定位為戰略軍種。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期軍方的會議上空軍已將戰略轟炸機定為優先發展項目,《中國日報》《航空知識》雜志等官方媒體更是頻頻吹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