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與A-300火箭炮共架發射的M20戰術導彈。 |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席亞洲表示,在本屆杜拜防務展開始的時候,《簡氏防務周刊》記者克里斯托弗·福斯(Christopher Foss)在該網站視頻節目中介紹以實物參展的AR-3火箭炮時難以抑制激動之情,稱之為:“這件不合邏輯的武器”(This ridiculous weapon)。原因很簡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研製類似中國的這種遠程精確制導火箭炮,對於西方國家的軍事觀察家而言,自然覺得這種武器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不合邏輯”。然而對於我軍戰爭理論而言,研製遠程精確制導火箭炮並不奇怪,我軍傳統上就非常重視炮兵火力的作用,因為其廉價性是其他武器系統無法相提並論的。
中國曾模仿蘇軍做法,在陸軍集團軍中編制“東風11”導彈承擔火力支援任務,但後來發現這種導彈操作複雜,且需要增加一支相當龐大的部隊來保障這種武器。最後,解放軍將這些導彈全部轉入二炮部隊。而且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集團軍的指揮控制和偵察能力也不足以對300公里距離上的敵方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迅速打擊的需要。
但這種情況近年來逐漸轉變,在PHL-03遠程火箭炮加入解放軍服役後,它逐漸獲得多種型號的新型彈藥,射程從100公里左右增加到160公里以上。這也顯示了解放軍陸軍部隊對遠程炮兵打擊火力的要求逐漸提高。
美國在21世紀初提出的“拉姆斯菲爾德陸軍轉型”計劃中,也曾打算為陸軍研製包括巡飛彈等在內的遠程打擊武器,而在“網火”導彈項目取消後,又計劃研製射程150公里左右的新型精確制導火箭炮取代它的地位。
但最後因為成本原因,美軍不得不轉為發展GLSDB、制導155毫米炮彈等射程遠不如專門研製的新型武器的廉價精確打擊武器。而其遠程炮兵火力主要依賴炮兵戰術導彈,這種導彈射程150公里。
|